“本土纺织企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企业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创建优良品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原物料价格大幅波动、劳动力和能源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卫锋给出了自己的抗病“良方”。
自2001年创建以来,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规模就在不断地扩大,并逐步发展出台华高新染整(嘉兴)有限公司、浙江嘉华特种尼龙有限公司、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等多家控股子公司。自2005年起台华被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授予“锦纶(尼龙)织造产品开发基地”称号,并先后获得“浙江省绿色企业(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浙江省著名商标”、“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省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今年又被中国长丝织造协会授予“中国功能性锦纶丝织物精品生产基地”。
企业规模体量的迅速增长,以及一系列荣誉的接踵而至,让业内迫切地想了解这家企业的成功秘诀。作为一家年产5万吨锦纶FDY长丝、7000吨锦纶ATY丝,并拥有完整的研发与纺丝、织造、染整产业链的锦纶面料制造企业,台华的决策层究竟把“创新力”使在哪些方面?
“创新是个系统工程。”沈卫锋向记者表示。在其看来,理念、产品、管理、品牌这四方面的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提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沈卫锋介绍,如今,台华打破以前靠自有资金与银行贷款投入的传统理念,积极争取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公司上市步伐,开发资本经营。“成为国内外高档锦纶面料的领头羊企业,打造最完整产业链的发展理念让我们对未来找准了发力点。
近三年,台华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技项目30多项,开发省级创新产品8项、市级创新产品4项。获得331项国家专利,其中13项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279项外观设计专利,目前公司正在参与《合成纤维丝织物》等行业标准的制定。
“技术产品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线。目前,公司依靠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优势、技术装备优势和规模化产业集群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目标, 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以优化内部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沈卫锋说。除了内在提升,台华亦注重外力的借用。他们不仅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技术创新制度,持续强化台华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公司还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等专业机构建立密切协作关系。
其中不乏色彩流行趋势的研究、流行面料的评选、基地成员日活动、流行色专题讲座、纺织面料设计培训、定期与品牌客户的设计师对接、创意空间展及研发大楼的规划与设计等细化项目的合作。“通过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加强了研发人员整合产品信息和研发资源的能力,提升了研发团队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使研发人员掌握了最新的流行资讯和纺织品面料的流行趋势,为新产品开发指明了方向。”沈卫锋欣喜地说道。
“除此之外,我们还不断规范管理,让管理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据悉,台华通过聘用职业经理人实行制度化管理模式,并推行各工段独立核算的制度,强化了生产车间的成本意识;并且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加强对中间指标的控制力度,实现了现有装置下的经济运行;此外,他们还通过公司股份制改造,使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拥有公司股份,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和责任心。
同时,本着 “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创建绿色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方针,台华的决策层还为企业定下致力于节能环保型企业发展的目标,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对热电厂、污水处理厂进行节能减排改造不断加强能源资源管理。
“在未来品牌的竞争中,社会责任将是企业进入健康有序市场的‘绿色指标’。台华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SA8000社会责任体系,不仅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亲合力,也达到了欧美市场与跨国企业的严格要求,由此打开了一扇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让更多的产品进入外商的采购网络。
正是本着企业品牌创新是保证的理念,经过长期品牌运作,如今,台华已与波司登、鸭鸭、艾莱依等知名羽绒服品牌;以及迪卡侬、耐克、阿迪达斯、哥伦比亚、探路者、李宁、安踏、乔丹等国内外知名户外运动品牌;还有H&M、C&A、森马、N+a等休闲服装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
台华用自己的纵向创新和横向整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抗风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