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运动品牌也竞相“押宝”奥运营销。然而运动品牌库存高企的情况仍在发酵。不仅国内品牌,耐克等国际品牌也正大打促销战略。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去库存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题,伴随库存高企带来的业绩压力或无法在短期内消除。
安踏上半年净利下滑17%
对于已经享受了多年高速增长的安踏体育(以下简称安踏)来说,今年上半年的形势比其之前预料的要糟糕许多。
安踏最新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安踏营业额达到39.3亿元,同比去年减少11.6%,毛利率也同比下滑1个百分点至41.8%。截至6月30日,安踏净利润为7.69亿元,比2011年同期的9.27亿元减少了17%。
对此,安踏在半年报中称,受动荡的环球经济影响,中国的GDP及零售总额增长出现持续放缓的迹象,订单的减少导致批发收入录得负增长,从而令集团期内的营业额减少,股东应占溢利亦出现下跌。
安踏方面进一步指出,报告期内,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中的存货问题及大幅打折情况持续。尽管公司的分销商与加盟商的营运和存货水平普遍保持稳定,然而他们的盈利能力仍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整个行业危机的真正爆发是在2011年,市场饱和导致库存加大,从而直接影响订货数量和去库存的周期。数据显示,安踏上半年的平均存货周转日数已上升至50天。
该业内人士坦言,安踏披露的上半年度业绩意味着去年以来整个行业对今年形势的预估不足,“以往来看,奥运会是个大好机会,但与北京奥运会不同的是,伦敦奥运似乎对市场的刺激作用不大。”
耐克中国区销售增速放缓
不仅国内品牌,耐克等国际品牌也正大打促销战略。
“之前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估计有一定的错误。”服装独立评论员马岗表示,耐克之前对中国市场的增长预期是每年保持高增长,按这个计划去做,库存肯定存在问题。耐克日前发布的第四财季报告亦显示了这种趋势。有业内人士认为,这说明库存高企已蔓延至一线品牌。
此前,耐克发布的第四财季报告(截至2012年5月31日)显示,在第四财季,作为耐克第二大市场的大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出现下跌趋势。该季度,耐克大中国区包括鞋类、衣服、配件在内的产品销售总收入为6.67亿美元,相比第三财季下降了3.89%。
该财报还显示,与销售情况相反的是耐克的库存增长。截至2012年5月末,耐克库存达33.50亿美元,和去年同期的27.15亿美元相比,增长幅度达23.39%。马岗表示:“库存多了,很多东西没人买,(经销商)肯定不敢大量进货,订单就减少,销售自然放缓了。”而销售的放缓势必会进一步作用于库存。
摩根斯坦利的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第四财季,耐克的全球未来订单增长情况从18%减速至12%,尤其在中国的订单增长从20%大幅减至2%。
7月份,耐克全球第二家直营工厂旗舰店在广州万国奥特莱斯开业,开业前两天,全场商品即开出了满600元立减100元的优惠,3件打折的基础上再打8折。“我记得前两年,耐克商品7折价只有内部员工才享有,现在很多商品都到了4、5折了。”一位消费者表示。
库存“淘汰赛”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目前体育用品行业高库存、盈利走低的整体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安踏上半年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达到了50天,比上年增加14天;同日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订货会情况显示,安踏订单金额按年录得20%~30%的跌幅。
体育营销专家、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认为,体育用品行业高库存情况,至少还需要12-18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在招商证券分析师赵晓看来,安踏中期财报的积极信号仅在于,该公司仍拥有较好的财务状况。截至6月30日,安踏持有现金49.4亿元,较去年底上升11.2%。赵晓说,这意味着安踏在面对行业问题时仍游刃有余。
所谓行业问题,即自2011年年初开始被广为关注的库存危机。最近,最一针见血的一则报道是,在全球竞争中,李宁等中国体育产业业者为了避开耐克与阿迪达斯的夹击,放弃高端产品,全力进攻中国的中产阶层产生的中端消费;没想到市场往两边挤压,高端与低端都被耐克与阿迪达斯抢走了,如今中国体育产业面临库存危机。俨然,去库存已成了一场比奥运会更残酷的“体育赛事”。
有分析师预计,在这场本地运动品牌的淘汰赛中,最终会由目前的10至20家品牌,集中到5至6家。根据资讯机构Research In China数据,2011年中国运动用品市场规模为1247亿元人民币,较前一年增长16.32%,2007年及2008年时增长率达到约35%。以营业额计,2011年耐克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0.50%,位居第一。其次是阿迪达斯的7.90%(大中华区),李宁、安踏以7.20%、7.10%紧随其后。
分销假象
淘汰赛可能不仅限于本土运动品牌。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王艺璇此前指出,“目前,高库存现象已经在不同服装领域表露出来,李宁、美特斯邦威、海澜之家的高库存现象尤为突出。”
据媒体报道,从2011年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来看,李宁的存货总额达11.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15.5%;美特斯邦威存货约25.5亿元,占总资产的29.8%;海澜之家存货总额约38.6亿元,占总资产的56.82%。不仅如此,七匹狼、九牧王、森马等品牌的存货数量也居高不下。而维格娜丝时装、淑女屋、舒朗服饰等近期IPO曾被否的服装企业,库存率亦居高位,大都超过资产的四五成。
据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国内服装企业在销售渠道中普遍运用“品牌商-代理商-零售商”的分销模式,代理商往往订购较多的商品以备断货,品牌商也储存较多的商品以备补货,这种双方面需求扩大的“假象”最终给库存造成了压力。
此外,休闲、运动服装等属于大众快速消费品,一旦过季就会快速贬值。这也被视为行业库存“越滚越大”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