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在经济领域的不少新提法其实是回归,因为我们发现支撑国民经济的还是实体经济;真正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还是传统行业;能缓解就业压力的还是大批的中小企业。三中全会最鲜明的特色是“改革”,最关注的领域是“民生”。服装业是最大的民生,它为老百姓提供绕不开的消费品,也因为它关系到500万劳动者的饭碗。正因为它是“大民生”,所以它也是“大国计”。纺织服装(行情 专区)业坐拥12万亿年产值,贡献了近3000亿美元出口额。
今年上半年,在协会多次呼吁下,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已经提高到16%,几乎用尽了退税政策的极限,这其实就是国家重新重视纺织业的信号。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服装纺织业,将会得益于一批打破垄断、扩大就业、城乡一体的改革方案。
二问:服装行业外迁是趋势吗?
三中全会提出来“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成本反应敏感,向低价区域转移是大势所趋。但外迁东南亚的服装企业也遇到了当地政策不透明、劳动力水平偏低、基础设施及配套产业不完善等问题,让它们遭遇到水土不服的尴尬。而那些通过“内迁”解决成本压力的企业,日子就好过很多。
服装企业内迁符合国家的大政策,是大势所趋。公报中“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就是要发挥国土广大的优势,利用区域发展存在的落差,通过区域发展政策和对产业转移的引导,对这一优势进行充分有序的发掘。湖北黄石、安徽合肥、辽宁兴城还有新疆一些地方,已经建立起了服装生产基地,承接原先在沿海的产业带。工厂可以在同一个城市或者就在同一条街道上获得自己生产所需要的辅料、配件、物流、报关、上下游企业甚至是代工的工厂,原先在沿海地区的服装厂已经开始在这些区域扎堆。应该说,有规模的内迁和有选择的外迁,会成为沿海服装企业产业转移的趋势。
三问:服装行业是低科技行业么?
三中全会将科技创新提高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的高度,对服装行业也是一种警示。人工成本上升是必然趋势,服装的附加值必须依托高科技。服装企业需要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作为研发经费,其实很多企业已经做得很好了。有的企业已经做到每年有十多项专利进入到生产,还有的企业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打破产业链的深层次尝试也已经展开,比如中捷缝纫机为8类博士后提供1000万元的科研课题经费,与布料提供商山东如意集团(行情 股吧 买卖点)共建服装工艺及服装设备研究院。服装企业遇到的很多共通的技术问题,在原材料(行情 专区)环节和设备制造环节就已经解决了。
一味将生产线向更低成本的地区转移并不是长久之计,单凭一个行业的技术创新也很难起到革命性的转型。原材料、机器设备和服装企业的全产业链科技提升,是中国服装业摆脱科技低附加值的根本。
四问:中国服装离世界品牌还远么?
过去我们津津乐道于中国服装占据了全球多少的市场份额,但没有注意到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准确地说,中国服装占有的只是国外服装代工的市场份额。服装是文化的集中体现,连接的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欧美服装的流行趋势往往和当季的影视或文化事件紧密联系,韩国服饰能在中国一夜风靡印证了这个规律,前些年APEC峰会带火了唐装以及今年彭丽媛出访时的服饰让企业瞬间出名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三中全会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还提出了具体措施。中国的服装品牌既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也是这一举措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