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3)》称,我国的体育用品业在近两年明显遭到了国际同行的激烈拼杀,也受到了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整个行业大而不强,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生产环节附加值较低。
报告对我国体育用品业的整体发展现状进行总结认为,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业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整个行业大而不强,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生产环节附加值较低,赢利空间主要在劳动力成本和地面营销渠道的价格空间,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二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扬,城市商业环境的急剧恶化,体育用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销售渠道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又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受到包括原材料价格增加、人民币升值、出口压力递增等因素的影响,三是整个体育用品业出现产业高度集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双刃剑的局面。"报告称。
报告认为,目前运动器材行业在我国体育用品业中发展较为迅速,销售具有一定规模,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但是缺少品牌的影响力,虽具有价格优势,但是在高端体育器材市场尚有待提升。
此外,在运动服装类的行业中,高端市场依然被国际品牌垄断,中低端市场基本被国内市场控制。
对此,报告认为,我国的体育用品的品牌竞争力尚有待提高。"虽然商家越来越清楚品牌的力量,但是在品牌的维护、推广以及个别劣质产品为品牌带来的恶劣影响中,危机公关能力欠缺,极度缺乏提升品牌竞争力的专业人士,特别是在选择品牌推广的平台过程中,既不专业,又不断摆动,受局部市场利益的影响,短视、缺少持续性;品牌定位不清,造成产品左右摆动,大企业小做法,品牌定位缺乏持续性和专业性。"
"除此,体育用品企业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体育用品企业又呈现高度密集化、集聚化发展的特点,用工自然容易抬价,而所在地政府又一味地通过各种资源和政策拴住本市的大型体育用品企业,这样势必会造成,一群蝎子在一个瓶子里互相残杀,短期内政府能够获得大量的税收,而长期下去则势必会形成企业政府两败俱伤的局面。"报告称。
报告认为,因为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问题,根本无法简单地依靠政府和企业加以解决,而且,整个体育用品业尚未形成一个产业链良性布局的状况。城市若形成商业集聚区有利于商品的销售,但是如果形成企业集聚区,就会造成同类资源被残酷争夺,其他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结果是不仅同类工人的资源被过分开发,劳动力价格被推高,城市的产业机构也自然非常不合理。
因此,报告建议,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要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同时也要有在全国布局的思想,比如,策划创意放在时尚城市,品牌营销放在传媒强势的城市,生产企业放在交通便利、劳动力便宜的城市等,做到胸怀产品、放眼产业链,把企业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