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当今世界,纺织服装行业已不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即使有,也区别于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发达国家以“品牌战略”输出加工技术,转嫁成本压力,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其世界工厂和生产基地。中国作为纺织服装大国,正在走与发达国家相同的道路:输出设备到亚洲、北非;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合作办厂,建立纺织服装生产基地。资本向价值洼地输出,寻找本土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消失后的新利润。
在我国生产要素成本逐年上涨,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经济环境下,许多新兴产业赢利尚属不易。在国际市场消费需求持续下降,国内生产要素上涨的不利形势下,记者在采访中接触了一些日子仍然过得不错的纺织服装企业,他们的“生存经”就是“把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做得‘不传统’”。
首先看看工业机器人产业。《2013~2017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工业机器人产业在未来5年将以20%的速度增长,市场份额将达数百亿元。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机器人已经不仅限于医疗、汽车等领域,在传统的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中,机器人服装生产流水线、卫生巾、纸尿裤机器人包装生产线已经代替人工。而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究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人工智能专家多半是学国外的,机器人自主研发能力低下,尚未形成产业化。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佛山顺德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实现了服装远程定制与智能制造,开创了传统服装向数字化服装生产转变的新局面,在这方面具有指导作用和意义。
其次,看看新技术应用。一招鲜,吃遍天。企业一旦拥有了新技术“杀手锏”,就不惧市场风浪。例如,在市场热销的卫生医疗材料中,纺粘法非织造布SMS(纺粘、熔喷、纺粘)、3S(纺粘、纺粘、纺粘)独占市场鳌头,其主要原因是用其生产出的非织造布卷材,均匀度和柔软性符合卫生、医疗材质要求。而要达到非常好的柔软性、均匀性,更细的纤度成为主要技术指标。我国现有的3S、SMS生产线,纤度为2旦左右。据了解,日本旭化成公司的新技术纤度可达0.5旦,生产出来的非织造布克重可做得很低,均匀度、柔软性可满足医疗卫生材料需求。
在成布速度方面,我国3S纺粘非织造布复合生产线,最快达300米/分钟,而国外的生产技术已经突破600米/分钟。更细的纤度意味着原料成本的节省;更快的速度使单位耗能下降(电能、热能),产量提高。一旦企业拥有了先进的技术和自动化的机器人生产线,物料成本、人工成本不再是企业发展的“拦路虎”,想不发财都难。
再次,看看观念创新。观念是无形的东西。但有了创新的思维,就能变短板为“跳板”,跳出旧思维模式,撞出新的赢利火花。纺织服装“玩”跨界,把过去认为不可能的变成了可能。
在国内外不利因素齐压纺织行业的恶劣环境中,靠跟风、仿造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创造新赢利点。那些已打破发展瓶颈,冲出市场阴霾的企业用实践不断证实着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