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供给不给力
中经服装产业景气指数预测结果显示,由于要素成本上升等诸多压力未明显缓解,行业景气上行动力仍显薄弱。来自纺织企业层面的信息也表明,原材料制约是纺织行业国际市场占有率下降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突破原料瓶颈、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正成为行业面临的主要课题。
近日举行的2013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暨中国国际纺织原料市场会上,来自广东清远的德泰纺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一家拥有5万锭规模的中小纺企,月用棉量达1000吨左右,但随着近些年断续的结构调整,以及内外棉价差的持续高企,能不能顺利拿到好用的棉花成了让这家企业最挠头的事情。“小企业拿棉花难处更多,时刻做着停产、关厂的准备。”企业负责人陈娇兰无奈地表示。
“拿到的棉花质量得不到保障,困扰棉纺企业多年的‘三丝’问题有加剧势头,要做出高品质、高品位、高附加值的产品,难上加难。”湖北孝棉有关负责人说,原料的不给力降低了国内棉纺产品的竞争力。买棉渠道不畅,加上棉质参差不齐,棉纺企业既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原料棉,又不敢放心参与棉花竞拍,在原料环节就受制于人。
当前,原料已成为影响纺织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会上表示,我国正在实行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保证了棉农利益,稳定了国内棉价,但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国内外棉价差,对纺织行业竞争力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以纯棉纺纱为主的中小企业,面临尤为突出的生存困难。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分析认为,国内外棉价差在每吨2000元以内时,行业尚可通过技术进步、品种开发进行对冲。但棉价差拉大到每吨4000元甚至更多时,高企的成本带来的亏损很难通过其他方式弥补。
多措并举求突破
如何才能不被原料卡脖子?业界在呼吁对临时收储政策进行适当调整的同时,也积极行动起来,进行多种尝试力图破解原料难题,转向非棉领域和加大替代纤维开发力度提上日程。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鑫在中国国际纺织原料市场会上讲述了一个细节:家人在为孩子买衣服时总要多问一句,这衣服是全棉的吗?众所周知,透气、吸汗、穿着舒适性是包括棉质衣物在内的天然纤维制品的优势,但现实情况却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包括棉、毛、麻、丝在内的天然纤维增长微乎其微。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介绍,去年我国纤维消费量约为4500万吨以上,其中,棉花用量不到900万吨,羊毛消费量每年约40万吨,各种麻消费量约70到80万吨,丝绸消费量约10万吨。
“其他纤维市场相对放开,企业可自主选择。”华润纺织负责人狄慧告诉记者,受上游原料成本挤压,越来越薄的利润迫使企业加快转向非棉纤维的步伐。目前,该企业有三四成的生产比例转向了非棉。
- 「年终狂欢季」正式开启,“爆单攻略”请查收!2024.12.09
- 抖音电商发布双11成绩单:大促过半,抖音商城GMV同比增长91%2024.11.04
- O2O时代如何利用科技提升全渠道零售效率?鞋履零售业或给出答案2024.10.30
- 回顾经典 再塑传统 Cole Haan 歌涵推出全新24春款系列2024.03.05
- 如何借由一场「东方潮SHOW」, 抢先洞察龙年穿搭新风潮?2024.01.24
- 劲霸男装第6次登陆米兰时装周官方日程,“来自2080的收藏家”带你一起时空穿行2024.01.18
- 比音勒芬与京东企业业务开启战略合作 共建数智化供应链2023.11.10
- 作为我国服装产业带重点城市,郑州近年来不断创新,推动着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10 月 11 日,快手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