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略零售业顾问公司董事长、沈建国指出:“如今国内的购物中心发展势头虽然迅猛,但是高复制带来的隐患将使得其逐渐走向滑坡。”他强调,零售业现在不是发展战略,不是赢利战略,而是生存战略。面对国内百货和购物中心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针对性的经营在市场生存下来,才有更多的力量前行。他集合了国内外的零售市场差异解析国内百货、购物中心前进方向。
零售价格回归才能让消费真正腾飞
中国消费者会发现,在所在城市有10家相同规模的商场,同样一件衣服,也许8家都可以买到站在购物便利性的角度说虽然很好,但正背离了商场细分化的发展方向。
此外,在国内一件服装的价格可以贵到令人咋舌,甚至令人痛恨,这一点沈建国也深有感触,“国内商场的一双鞋子可以卖到1000元都不止,冬天的靴子可以达到1500元,这是中国老百姓不敢轻易消费的,而且商场里的品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却没有形成明显差异。”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国内品质不高的产品可以卖这么贵的价钱?为什么品牌促销的时候差价会这么多?“这就是零售业的盲点,促销做活动的时候有客人,没有活动的时候门可罗雀,顾客不是傻瓜,比如一件商品原价1200元,促销的时候买100送100,这样一来商品的巨大利润带给消费者的是对品牌的信誉产生怀疑,而且频繁的促销活动让消费者产生‘不促不买’的消费心理,长以往会使商场或品牌的销售处于被动。”
而国内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行业更是占据了价格的优势,以往线下的消费者被大比例地分流到线上,为了抓住商机,很多品牌选择在中国快速发展网上自销,“这更是各类商场的杀手,现在国内一些商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中国的顾客聪明到用一家美国的地址进行订购,寄到美国地址,从美国地址用邮局快递到手里。”沈建国建议国内的商场引进差异性品牌,寻求国外的代理品牌,建设自有品牌,以增加所谓的错位元素,“比如台湾的微风广场,一年可以达到5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业绩,唯有台湾太平洋SOGO抵制微风广场,因其实力很雄厚,其中之一就是到欧洲自己代理品牌,到日本自己代理品牌,创造了几十个品牌,进而与传统的的百货公司错位区隔。”沈建国说道。
如今很多零售商意识到:零售价格回归才能让中国消费真正腾飞,品牌要从质量抓起。在进行品牌导入时注重个性特点及时尚度,进入市场销售阶段后,根据销售地区的消费差异及购买心理做适度市场化调节,便可以事半功倍,更为消费者所接受及认知。另一方面,零售企业应该更多思考如何服务及体验价值、销售渠道扁平化、品类多样化及精品化、坚持对品牌和相关产品高品质的追求。
商业地产开发快速 业态应丰富化
国内的百货在卖什么?沈建国抛出这样的疑问。他坦言:“国内的百货公司不是卖生活,而是卖商品和专柜,而后开出的百货公司多数都在进行复制,最明显的就是缺乏生活元素,像优良超市、品牌食品专柜、休闲、礼品、进口食品、硬家居产品统统没有,更多的是品牌同质化、利益架构同质化、经营手法同质化、商业元素同质化、定位同质化、模式同质化、供应链同质化。除此之外,国内传统百货受到经营面积的制约,如最有代表性的百盛经营面积只达到1.5万~3万平方米,能容纳的品类被大大压缩,消费者的生活化体验消费受到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