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黄金产业辉煌不再 内积外压遇瓶颈
作为全国羊绒产业“龙头”的内蒙古自治区,尽管早已形成从原料生产、收购、加工到羊绒纺织品生产、新产品开发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并具有一些独特优势。但是在内蒙古区委调研发现,曾一度作为内蒙古支柱产业之一的羊绒产业,如今风光不再,新世纪以来全区羊绒质量持续下降,整个产业萎靡,失去市场竞争力。
有关人士分析说,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市场需求减弱。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羊绒企业从欧美市场拿到的订单,以每年30%的速度在递减,使得大量羊绒积压难卖,目前全国羊绒总库存量基本相当于内蒙古一年的羊绒产量。
我国羊绒质量下降,失去市场竞争优势。内蒙古纤维检验局2012年的一次检测结果显示,2000年之前内蒙古地区的山羊绒平均直径在15微米之内,之后山羊绒细度逐年增粗,到2011年达15. 71微米。绒质的下滑,大大降低了其制品轻柔、舒适、保暖、透气等品质,损害了中国羊绒“软黄金”的品牌信誉。
羊绒产业集中度低,准入门槛低,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现象多。同时市场监督不够,一些有质量问题的羊绒衫流入市场。其中,内蒙古去年对21个羊绒制品经销店的40个批次产品抽查时发现,合格企业仅有1家,合格率仅为4.8%。
国际品牌冲击,国内品牌缺乏创新能力。不少企业负责人坦言,目前国际羊绒产品纷纷引领了时尚,而国内品牌缺乏创新能力。同时我国羊绒产业及市场推广效率低,渠道成本上升,特别是产品创新能力不强,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失去了大量市场。
正视短板谋发展 练好内功是关键
在2013年的内蒙古自治区“两会”上,不少政协委员对羊绒产业的持续低迷表示担忧。针对近年来显现的各种问题,他们提出,羊绒产业首先要看清自身短板,有针对地展开系统工作。
首先,要努力实现羊绒产量和质量同步上升。重视绒山羊基地建设,充分调动农牧民饲养山羊的积极性。鼓励培育优良细绒山羊品种,大力推广科学舍饲养殖技术。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收购优质羊绒,避免盲目追求高产而带来山羊绒纤维变粗的风险,不断提高原料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要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鼓励和支持羊绒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深加工、精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更新设备和工艺。提升自身研发能力,注重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及时推出引领市场的高档精品,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不断拓展消费空间。需不断优化包括羊绒原料、初加工方面、纺织染色、羊绒制品设计制造、包装到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合理配置各环节的利益分享份额,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另外,要加强创新,提高竞争力。企业要利用资源和品质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羊绒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积极与国内外著名纺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为企业提供技术中介服务和技术创新的平台。通过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羊绒产品,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开辟新的行业经济增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