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行业竞争力 须国家政策来引导
尽管内蒙古的中小型羊绒企业数量在急剧增长,全区羊绒生产企业目前已达500多家,但其中真正上规模、有品牌知名度的却不到20家。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当前全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羊绒企业有91家,年产量1600多万件。不过,据业内人士估算,众多小企业年生产能力可达200多万件,但大部分产品质量无保证。
为此,相关专业人士认为,我国要做大做强羊绒产业,须加强行业的规划和政策引导,从行业集中度、发展国际化品牌等方面予以支持。
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家产业政策,出台有利于羊绒产业长远发展的优惠政策,让利于企业。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简化审批,提高效率,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努力为羊绒企业牵线搭桥、筹措资金。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不断优化羊绒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提高羊绒行业的准入门槛,强化监管力度。健全行业准入标准,从加工规模、技术创新能力、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等方面确定条件,提高羊绒行业的准入门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规范行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保护有限的羊绒资源。特别是要加快制定羊绒行业质量标准。建议国家质检总局、中国纤维检验局等有关部门加快协调协商步伐,共同推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采用大企业并购和企业间重组等方式,逐步提升羊绒行业的集中度。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羊绒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企业间资金、品牌、技术和市场等优势互补,壮大实力。通过政府有效引导实施供应链管理,建立公司加牧户的紧密合作关系,从原绒到成品实现科学管理。对生产环节进行改善和优化,提而企业效率,加强企业间的合作。
还要注重国际化品牌的培养。羊绒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国外知名品牌或设立品牌专营店等方式发展自主品牌,以清晰的市场定位创建国际高档品牌;品牌在整体设计、运行和操作模式上与国际接轨,进行品牌形象的整体营销策划和设计,提升品牌知名度,丰富品牌内涵。
有专家表示,振兴羊绒产业,还应加强羊绒产业文化协会建设,让协会协助政府采取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和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实现羊绒产品、产业文化的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