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国情”如何改变?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认为:中国农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是什么?如何用越来越少的土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越来越少的农业劳动力,越来越高的生产成本来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整个粮食面积在下降,粮食面积的增减和棉花面积的增减有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当粮食面积增加的时候,往往是棉花面积减少,反之亦然。我们现在棉花产业和农业产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成本在不断增加,农业劳动力在不断减少,这两件事情是联系在一块儿的。进城务工农民越来越多,尤其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已经不会回去种粮食和棉花。农村劳动力少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比如新疆采棉的价格成本已经从几年前的五毛钱、八毛钱一公斤上涨到现在的两块钱以上。因此,如何实现机械化,通过机械化采棉取代人工,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出路。主要挑战是如何在日益减少的面积上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更多的单产。单产提高是一个趋势。
王定伟说,对于种棉花的未来我想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规模化,这是未来一个必然的方向。第二个是棉农应当职业化,只有职业化了,棉农才可能掌握必要的技术。第三个是农业装备上一定要精良化。我们现在新生代的棉农不可能像过去棉农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那种汗流浃背的场面不可能再出现了。尤其对棉花来说它的技术要求性非常强,更需要这样做,这也许是将来需要政府引导或者说加强支持力度的一个方面。
企业如何积极思考和行动?
新一代纺织人思路很开阔。山东华晨纺织集团总经理时岐亭发言:我们是一个全产业链公司,我从纺织企业具体微观感受角度分析为什么对这个行业非常有信心。一是从新兴市场的角度看,纺织业有很大发展空间。还有我们现在进入一个由于网络改变而改变了很多事情的一个时代。我非常了解非洲大陆、印巴、东南亚这些国家,产业基础没有或者刚刚到纺纱层面,还没有考虑到转型层面,我们有这个意识说明我们已经赢了一半。流通行业在缝隙中寻找新希望。
常州科腾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建华谈道,中国今天走到了纺织业或者棉花整个产业一个很重要的升级过程当中,在这个升级过程当中我们的年轻人怎么样来理解我们棉花行业,怎么样喜欢我们这个棉花行业,并且把这颗心沉淀下来,扎扎实实为我们产业做好自己应做的这一份工作。我觉得我们中国这时候也应该有自己的棉花培训机构,把我们新生代聚到这里,一起分享对棉花的一份情感,对棉花的这份深入理解,很多专家、学者可以把他们的知识经验在这个平台上分享。老品牌企业也在思索新思路。
上海龙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珂谈道,我们龙头公司拥有上海老的品牌,最早一个品牌是菊花,是1914年成立的,最著名一个品牌是“三枪”。这么多年来我们这个品牌,我们觉得没有经营得非常好。因为100年来还是关注“制造”没有想到“创造”。这次中国棉花协会把“中国棉花”这样一个品牌创造性地打出来,我觉得对于我们中国民族品牌的提升,是有一个推进的作用。于是,我们把棉花和老的品牌结合起来,还在考虑如何把我们的老品牌与网络销售结合一起。总而言之,我的想法是作为我们终端用户,希望通过我们的品牌和中国棉花结合,大家靠创造把这个财富创造出来而不是制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