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产业透视 > 正文

中国服装设计:春天仍然遥远

时间:2013年07月09日来源:半月谈作者:俞菀 周蕊

前段时间,中国本土服装设计师品牌亮相国家外交舞台,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相关设计师走红、公司股价飙升的同时,有人预测,本土高端品牌服饰的消费热潮、本土设计师的春天即将到来。然而,半月谈记者在上海走访发现,实际情况或许并不乐观。

  东华大学纺织品艺术设计系大三学生王银说,她担心毕业后无法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我学的主要是纺织品艺术及图案和面料设计,据我了解,多数服饰企业对此类岗位要求有几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就算我现在去实习也不会超过1年。”而她周围的一些同学现在都在考美术方面的教师资格证,打算放弃设计师的理想,往教师职业发展。

  东华大学服装设计学院大三学生陶沁宁说,如果条件允许,今后会优先考虑到国外服装企业工作。“创业的话,资金上条件有限。如果去本土服装品牌企业,他们对成本控制很严,这绝对会影响到设计师理念的发挥。”

  “上海曾经被誉为‘东方巴黎’,也是中国纺织服装业重地,海派时尚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刘晓刚说,但当前,设计人才的培养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脱钩”现象十分明显。本土时尚品牌的崛起,光靠名人的示范效应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整个行业的变革。

  让创意型人才守住中国设计的“裁缝梦”

  经费问题是设计师培养中遇到的最大困扰。东华大学副校长刘春红在接受采访时说,品牌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非常大的投入,有了经费投入,高校才能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扶持学生创业。当前,一些高校培养设计师主要靠市场投入,让资本左右设计教学,代价会很大,在这方面亟待政府加大引导性投入。

  其次是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理念上的不足。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李俊说,文化创意产业需要营销管理、产品设计和工程技术领域相结合的人才。“我们现在培养出来的年轻设计师,很多都是‘半成品’,他们不懂产业,不懂原料加工,不懂商业生态。好的设计理念都死在了论文阶段,没办法落地生根。”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服装设计院校主要分散在两个领域:其一是以东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为代表的工程技术类院校;其二是以八大美院(如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为代表的艺术设计类院校。两者各司其职,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的交叉性和融合性。

  刘春红说,在巴黎等世界五大时尚之都,都是顶尖的设计院校支撑着城市时尚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销售昂贵奢侈品的街区、一众高端零售商场和蔓延到几乎每个商业圈的“快时尚”、高阶品牌外,这些城市还有自己的设计师品牌聚集地。“许多知名企业里的高层,都是设计师出身。几乎所有国际时尚奢侈品牌,都把设计理念视作灵魂。”

  “如果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只是企业里的一个普通员工,或者说改行做了别的职业,那将是民族品牌发展的莫大悲哀。”刘春红说,扭转这一局面须从教育指挥棒入手,区分出技能型、创意型和思想文化型人才的不同培养模式。更多的创意型人才能够坚守住他们的“裁缝梦”,“中国设计”才有望在世界舞台上开花结果。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