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地图上,长江以南有两个城市——深圳和杭州,她们的女装产业常常让国内服装业同行津津乐道。这两个城市女装业迥异的两种发展路径,是中国服装业30多年来成长道路上最生动体现。这期报道,我们将这两个城市的女装发展概况做一个对比,希望将她们最有特点的一面展现给读者。这或许能让读者找到解读“她们之所以成其为她们”的密码。
不同的起步
深圳女装产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三来一补”起家,当年这种外销为主的模式对于推动深圳服装产业的起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杭州女装更多依靠的是“前店后厂”的模式做大了规模,同时形成了自己的女装风格。
深圳位于珠三角地带,与香港毗邻而居。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这个当初的小渔村逐渐演变为当今的繁华大都市。
杭州则地处长三角,自古以来,物产丰饶,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等的美誉。
对于二者而言,虽说有各自的优势,但经济富庶则是其共通之处。这在某种程度上,为二者服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产业支撑基础。
由于深圳本身的地缘特性,该地服装产业由“三来一补”、“贴牌加工”起家。当初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后,这个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城市,让众多在国内寻找市场机会的境外企业如获至宝。“代工”成为当时深圳服装业的自然选择。20多年前,现在已经贵为国内高端女装品牌代表的某品牌,当初也跟其他代工企业一样,在深圳沙头角保税区的一间厂房里,接单加工外销品牌。
20世纪80、90年代,深圳众多的服装加工厂都是按照订单做来料加工,产品无一例外地外销,根本没有品牌的概念。但是得益于当时香港制衣业的内迁,深圳服装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不过这也仅仅限于加工制造环节,因为香港将其设计、营销、管理、咨询、品牌策划、广告等配套环节留在了大本营。
卡汶的董事长何淑君就是当初伴随着香港制衣业的内迁来到深圳的,她本身是香港人,赶上国内改革开放后企业进入深圳特区的机遇。她说,当时特区政府对“三来一补”企业有免税等优惠措施。
据深圳众多的女装品牌回忆,当时深圳的服装代工企业非常多,为了赚取微薄的利润,大家不得不接受外商严格的挑选。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当时的外商手中拿着订单,同时找好几家深圳代工企业商谈,谁的质量好、速度快、费用低,谁就最有希望拿到订单。
某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回忆,当时加工一件男式衬衫,代工费才6块钱,除去员工工资、水电费、租金等必要开支,利润稀薄。他当时就坚信,来料加工只能作为权宜之计。
现在来看,“三来一补”企业是20多年前的深圳服装行业的主体,并且形成外销为主的经销模式。这种以式适应了当时服装业自由竞争的需要,而且从确实对于处在起步阶段的深圳服装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对于杭州来说,由于它不像深圳那样具备做外贸的条件,所以大规模的外销并不是该地服装产业当时的主流。有资料记载,在20世纪80年代初,杭州市服装企业以国营、集体和乡镇企业为主,分布在工业、商贸和乡镇企业系统。在后来的发展中,杭州服装(女装)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生产模式。有资料记载,借助“杭州丝绸甲天下”的传统优势,杭州女装形成了“千家厂、千家店、万台机、亿件衣”的产销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