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一蹶不振
在乔布斯去世之前,奥巴马就逼他,要求其把在中国的代工厂——富士康搬到美国。
富士康董事局主席郭台铭表示,把iPhone、iPad生产线搬回美国,加钱事小,一台多个十块美元,还是能赚回来。但问题你供应链没有啊!
“供应链”一词道破中国制造30余年积累的真正竞争力所在。
“与越南等地依赖进口不同,中国有不少发达的工业集群,上下游产品供应充裕,例如珠三角、长三角众多紧密联系的批发市场,可充当不同生产商、零售商和客户之间的平台,减省其时间和成本。”香港贸发局高级经济师黄醒彪表示,虽然中国劳动力成本较高,但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也更胜一筹,中国制造企业能处理较高增值的工序。
日本流通科学大学教授辻美代也认为,从原料纤维、面料到成衣生产,中国的产业链条成熟度在短期内是没人能够替代的。辻美代列举的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进口的纺织服装产品超过80%都是来自中国。
“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有所下降,但产业链的完善、成熟程度,其他东南亚国家仍无法企及。”辻美代称,“短期之内,纺织服装产业‘工厂’仍然会留在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制成品的出口国,其他地区根本无法替代中国的出口量。另外,在产业配套、规模生产、工人整体素质以及生产技术等多个方面,中国仍然占有优势。
所以,多种因素都让中国目前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仍然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而越南、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将很难在短期内复制出中国当前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
而且,即使是在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的情况下,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有广阔的国际与国内市场空间。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很大,不可能像日本、韩国那样,在生产成本上升的时候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部转移到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的国家。
对于当前国际品牌订单开始向东南亚转移,安徽省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醒并不是很担忧,他表示,“虽然中国和东南亚一些服装厂无法拼成本优势,但我们在快速反应和制造档次高的差异化生产上还是有生命力的。”
2011年底,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2) NO.2》。报告显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二,生产力是是意大利的6倍、德国的7倍、美国14倍。
“这就意味着这个产业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确实有着坚实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组织室副主任郭朝先说。
事实上,尽管国际对东南亚制造业的投资迅速增长,但渣打银行亚洲研究部主管许长泰对记者表示,这并不表明制造业从中国向东南亚的重大转移。
他认为,一些国际企业正在寻求多样性的可能,主要是考虑到在中国经商成本的上升,以及为了规避一些国家对“中国制造”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