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所有的服装产品都可以运用先进科技来制作和界定。这样一来,产品的标准化非常容易达到,但非常遗憾,人是感性的动物,如何让消费者体验到感性的部分,创造不一样的氛围和感觉,这是品牌的核心。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要求已不仅仅限于所谓的版型、质量管理和数据化控制。
休闲类服装成为主流是服装行业不可避免的现实。所谓的休闲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密切相关的。我们不能简单的以物质生产作为标准,而要为产品注入一种感情,要用一种“感觉”来管理品牌,我认为这是未来制造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表面所能看到的造型、色彩、图案等等,这些都是视觉的,这些背后所隐含的内容都与文化相关,这才是产品、品牌所需要拥有的内涵。我把它归结为“品牌的表现力”,而不是品牌的制造力。
警惕制造空洞带来的创造空洞
又有一次,我去了纽约的一家服装品牌企业,这个品牌所有的产品都不在美国本土生产,全部外发订单。在纽约的曼哈顿,它拥有一个很大的办公空间,在里面工作的都是企划、设计人员。但就在纽约附近的新泽西州,它竟然有一个很大的工厂。这我让觉得很惊讶,那里竟然有450名以上工人,他们全部都是生产样品的工人。
这些工人所做的工作,是把每一个生产的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然后让它数据化,随后在世界各地寻求合适的生产商进行加工。
而我在商社工作的过程当中,发现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加工业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有很多服装品牌委托我们来进行国外的发单和材料的进口等等。当时,我负责的工作有很多发单都是发往韩国的,但随着中国的制造水平的提高,很多产品开始逐渐移到了中国进行生产。
随着日本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零售业越来越注重以低价格进行竞争。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日本国内的很多制造企业就不断降低成本。为了降低成本,他们只能对国外发单,这使得日本服装制造业的空洞化越来越厉害。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后,城市的地价、商业地产租金价格也不断下降,这使得很多生产商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然而,他们在创立品牌时,大多是以市场为核心,这又使得品牌同质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大型的、连锁的、大众化的品牌发展迅猛,结果就导致由制造业的空洞走向了创造业的空洞。
而对于服装品牌来说,那些附加值到哪里去了呢?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我要说的是,制造业如果一味追求降低成本的话,会带来制造的空洞。而创意产业如果追求成本的降低,那我们的创造也会成为空洞。
中国的人工费用如今也在上升,如果中国的服装制造业仅仅思考制造成本的话,那制造业的空洞也会出现。中国的制造业应该认真思考有效地对“智慧”进行投入。如何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制造成本和创意成本的管理,是我们要解决的课题。
最后,我很想说,服装毕竟是以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如果我们失去了优秀的技术工人,服装业是没有办法发展的。不过,现在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需要有很好的感性意识,而不仅仅是硬件的物质技术。比如说面料上的图案如何拼接、色彩如何组合等,这些都需要感性意识来完成的。我认为,对技术人员的智慧的培养、感性的培养,将成为服装业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于服装制造业来说,每一位工人都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工人,他们要成为时尚的领悟者。因为服装产品不像家电,它不是没有感性、没有感情的东西。(作者: 桑泽研究所校友会会长 大豆生田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