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汉派服装的市场化是他们的优势,但更是劣势。一味地随着市场风向走,最终会让企业因缺乏核心的品牌基因和文化,迷失在市场的洪流中。”吴建民说道。
在2003年之后,随着各地服装行业的发展,汉派服装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但关于汉派失声原因的讨论,却一直没有停止。
“汉派”失声
“汉派服装的发展有其历史机缘。汉派服装的辉煌期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各地的产业结构尚不完善,各地的服装产业尚未真正发展起来,而武汉服装业凭借起步较早的民营企业和地理商贸优势,迎来了发展的繁荣期。”李群宝说道,后来随着各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汉派服装的优势也不再明显。
但在毛立辉看来,这并不是汉派失声的主要原因。
“汉派服装的许多老板都是从汉正街摆摊位起家,相较于当前深圳服装企业老板的教育背景,武汉企业老板的素质显然不够。”毛立辉说道,企业老板的素养,对一个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直接的导向作用,这也是造成近年来汉派服装发展不振的重要原因。
毛立辉告诉记者,许多汉派企业的老板,缺乏品牌发展的长远规划,多年的抄版经历让他们更趋向于赚“快钱”。“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制造业发展环境的艰难,很多企业老板转而投资房地产和金融等行业。”
不够专注也成为汉派服装发展的重要瓶颈,而这种经营方式,也直接导致了武汉服装行业的浮躁氛围。
“许多武汉的服装企业家都不够踏实,过于浮躁。而在这样的行业氛围下,很难做出好的品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对记者说道,其实,武汉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但很多企业只是一味地模仿抄袭,对本业也不够专注。这种产业环境也导致一些企业出走武汉,像欧蒂芙就将公司搬到了上海。
与此同时,毛立辉认为,武汉市政府及行业协会对汉派服装发展的支持力度及引导也不够到位。
“虽然重振汉派服装已经提了很久,政府也曾斥巨资搞时装周,但从整体来看,还缺乏政府还缺乏对服装行业发展的明确规划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武汉服装行业协会的作用也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毛立辉告诉记者,当前很多地方政府都对服装行业给予大力支持,像福建每年会对行业评选的十大设计师给予10万元的奖励,而武汉却没有相应的政策。“可能政府将过多的经历放在发展商业上,武汉的商业综合体甚至都有多剩的趋势。”
但在吴建民看来,政府的支持与否虽然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个行业发展的关键还在于自身对于外部环境的把控和调整。
“汉派的服装企业普遍做品牌意识弱,很多企业只追求做爆款,这也导致它们缺乏自我的品牌文化。在服装行业发展的初期,这种模式还行得通,但随着给地产业集群的兴起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汉派服装未能及时转型则是导致其衰落的根本原因。”吴建民说道。
对此,汉派服装有无重建的可能性?
能否重建?
其实,武汉发展服装还是有很多产业优势。”毛立辉告诉记者,湖北作为全国的产棉大省,同时还盛产苎麻等,有明显的纺织服装资源优势;同时,武汉也是中南地区的市场制高点,有明显的商贸优势;并且武汉的高校非常多,人才充足。
但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则成为武汉服装业首先面临的问题。
“湖北虽是产棉大省,但本地的企业多以生产棉纱、棉布为主,还处于原料的粗加工阶段。同时,如何留住高校人才,也是武汉要面对的问题。”毛立辉表示。
对此,李群宝也深表认同:“武汉虽然高校多,但最终选择留在武汉工作的院校毕业生则不到10%。”
但李群宝对汉派服装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虽然许多汉派服装创始人的素质不够,但随着越来越多留学归来的“二代”接班人,武汉服装业不是没有重振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