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背后还有危机,这句话用来形容国内纺织服装产业的现状再适合不过了。据了解,如今已经走过数十个年头的纺织服装产业,经历多次行业震荡,每一次都是一场洗牌,从来没有例外。洗牌后,总会有一些企业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危机却不仅仅此而已。
今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2014年上半年产品质量和进口服装质量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共查获进口服装不合格案例12305例,金额4766.75万美元,其中396例涉及质量安全不合格,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ZARA、H&M和MANGO等品牌厂商,不合格数量达107例,占所有不合格的27.02%。
这组数据一经发布,便立刻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国家质检总局随即对北京、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13个省、直辖市180家企业生产的180批次休闲服装产品进行了产品检测排查,抽检结果不容乐观。
据了解,纺织服装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pH值、色牢度和甲醛含量。户外服装、童装、内衣类、贸易类、商务类等领域问题居多。业内人士认为:“纺织产品有问题几乎是行业通病,只是还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近几年由于问题逐步暴露,已经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质量安全意识薄弱,工人操作技能较低,作坊式企业生产水平落后,行业总体档次定位过低,企业追求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品牌意识等等。由于出口的门槛高,久而久之,外贸出口就成了质量的“试金石”。出口量大的产业集群,无疑是质量上的产业高地。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质量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现在石狮周边地区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服装检测中心,说明企业对服装安全的重要性已有深刻认识。但是把控质量是个难题,特别是要从产业链的角度把控质量,并非易事。”对企业主来说,只有把控质量才能把控企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