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是当前我国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往往会遇到如何承接产业转移、承接什么样的产业转移等相关问题,要求相关部门不断探索和总结。
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布局
早在2012年,我省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开发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和《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要求各地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的重大机遇,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园区集合共建,利益分成共享,高起点、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按照《实施意见》和《指导目录》,我省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全省划分为兰白核心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河西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区、陇东能源化工区、金武经济区、民族特色产业集聚区六大区域,以96个开发区或园区为主要载体,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并进行生产力空间布局。在承接过程中,优先承接发展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金、机械、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建材、轻工、纺织服装、生产性服务业、汽车、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产业转移。同时,在承接过程中,并不仅仅承接单一的企业,而是要求引进承接单一企业与产业集群并举,配件生产和总装生产联动,产业链前后双向延伸,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相结合,发挥比较优势与实现互利共赢相协调,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打造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示范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大开放大开发的新局面。
我省配套政策的出台,激发了各地承接产业转移的热情。在兰白核心经济区,兰州市将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和8个县区的园区整合,确定了“3+8”产业发展基地,将其作为一个吸纳产业转移、壮大自身经济总量的重要平台和主要阵地;白银市规划了“一区六园”300平方公里的白银工业集中区,组合当地的各类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天水市依据自身优势,确立了“突出一个振兴,建设一区多园,发展六大集群,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现有装备制造业为基础,重点承接和发展超精密机床、高速精密重型数控金切机床、矿用井下救生仓、智能型中高低压电器等产业。
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移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我省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与“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重,提升园区承接能力与建立良好投资环境并重,将承接产业转移融入日常经济工作当中。
其中,为提高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去年我省与工信部共同主办了承接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现场签约承接产业转移项目87项,合同金额487.11亿元。同时,我省还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五大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五大行业协会代管的105个分会与全省86个县市区结成了帮扶对子,展开“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合作,与15个县区签订合作项目17项,总投资143.93亿元。工信部下属的7所部属高校,则对口帮扶我省工信系统的8所院校以及其他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产学研项目对接合作,并达成100个项目合作意向,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5项。
2012年至去年,我省累计签约50亿元以上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5项,项目开工率达到40%;10亿—50亿元项目179项,开工率42%;10亿元以下项目1074项,建成及开工率达到59%。去年,我省实施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386项,总投资5118亿元,当年累计引进资金到位额1848.61亿元,同比增长29%。
在承接这些产业转移项目时,我省着重统筹谋划了产业链式和集群式承接方式,确定了平凉煤电化冶、庆阳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煤电化冶材、白银煤电化冶材、军民结合化工等10个千亿级循环经济产业链,以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培育延伸这些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