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获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正在编制《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根据已经确定的思路,“十三五”纺织工业将推出一批重点工程,形成并推广六条智能化生产线。
自动化决定行业出路
早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委员提出了纺织行业转型的建议。
在纺织服装行业从业30余年的香港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提出,国家应通过对纺织服装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实现科技与纺织服装产业的深度融合,进而将人口红利转化为技术红利,帮助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协会人士表示,目前正在编制的纺织行业“十三五”规划里会推出一些智能制造的重点工程,“我们初步确定,‘十三五’期间,要形成和推广六条智能生产线。”
这六条生产线分别是:纱线智能生产线、涤纶长丝生产线、印染自动生产线、无纺布自动化生产线、服装缝制自动生产线。
协会人士表示,六条生产线如果都能顺利实现自动化,我国纺织服装的生产就基本告别了劳动密集型的形象,“通过这些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线的推出,最终把纺织服装的生产过程实现在全球领先,真正实现纺织强国目标。”
杨敏德认为,“通过提升纺织服装生产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将劳动力从部分简单重复的工序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协会人士强调,“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如果不实现这种调整,纺织行业可能真的要转移到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去,那么我们中国的纺织业可能就会像某些媒体说的那样,走向末路。
龙头企业已经布局
“随着纺织行业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确定,纺织企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券商分析师说。
以自动落纱机为例,有关数据表明,目前国内仍然使用人工落纱方式进行生产的企业占到全国纺织企业总量的97%以上,而使用手推(或电动)斜拔式落纱机的企业不到全国总量的1%,基本属于被淘汰的边缘。而欧美发达国家自动落纱替代人工落纱的企业数量已达到85%以上,按照这个趋势来看,未来几年,我国自动落纱机的需求有望出现“井喷”现象。
虽然机器换人在替代人工提高生产率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仍然有很多困难。
浙江经信委的调查显示,约有71.1%的企业认为,当前发展自动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成本太高。据对已经完成“机器换人”改造企业的调查,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加之近年来企业融资成本上涨、融资难等因素让企业对机器换人望而却步。
这一方向利好龙头企业。协会人士表示,近年来,在工信部纺织行业技术改造资金的支持下,行业内骨干企业的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