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产业透视 > 正文

服装行业转型更需基层技术人才

时间:2015年07月08日来源:网上轻纺城作者:

统观目前我国的服装院校与整个服装行业,都进入了一个怪圈,只注重设计师这些站在台前的光鲜职位,对于制版师等一些技术性的职业往往不予重视,这一切导致我们的服装行业陷入了重设计,轻工艺的怪圈之中。
  统观目前我国的服装院校与整个服装行业,都进入了一个怪圈,只注重设计师这些站在台前的光鲜职位,对于制版师等一些技术性的职业往往不予重视,这一切导致我们的服装行业陷入了重设计,轻工艺的怪圈之中。要完成行业的转型,中国服装行业显然也需要一所自己的FIT,培养自身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行业转型先“制造”匠人

一件服装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设计师,跟制版师的工艺与技术也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好的制版师不仅能让设计师的作品最完美的得到诠释,还能将设计师最初的意图加以延伸,便作品更趋完美。

  “我只是一个裁缝师,不是设计师,我的工作就是把服装增添最大的价值后转到顾客身上。”比起设计师的身份,山本耀司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裁缝。

  自称裁缝的并非只有山本耀司一人,知名设计师伊夫·圣·洛朗及三宅一生都以裁缝自居,这一点,跟当前中国服装行业弥漫的“重设计、轻工艺”的气氛完全不同。

  “中国服装行业普遍对设计师的评价比较高,相较于制版师等技术性职位,站在台前的光鲜设计师更受人追捧。”中国设计师协会高级服装设计师李欣说道。

  这种现象,从行业大小赛事的设置情况也可窥探出来。

  “目前,国内针对服装设计类的赛事非常多,但针对服装制版的大赛就只有我们一个。”全国服装制版师大赛负责人、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杨晓东表示,当初筹办全国服装制版师大赛,就是出于挖掘优秀制版师,提升行业制版工艺水平的目的,“也为了能给一直站在幕后的制版师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6月7日,“富怡·第3届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大赛决赛”在江西服装学院举行,100多名来自全国的制版师参加了这次比赛。最终,来自杭州的孙昌安等10人获得“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专职副会长冯德虎认为,在服装行业处于转型的关健节点,发掘和培养优秀制版师及服装工艺人才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他们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对于这一点,李欣深有体会。

  匠心缺位

  “流水的设计师,铁打的制版师,一个品牌的设计师可能会经常更换,但品牌的资深制版师一般都非常稳定。”李欣告诉记者,制版师是企业老板的秘密武器,一个好的制版不仅能帮助设计师将设计理念落到实处,而且还能依据品牌风格修正设计的不足之处,确保品牌系列产品在风格上的一致性。

  设计理念属于形而上学的东西,如何将效果图落在实处,变成成衣产品,才是推动时装业前行的基础和关健。

  山本耀司就对制版等基础的服装技术工作非常重视,在年初中国服装论坛上,他说道,自己工作室在招聘学徒时,不管他们从多优秀的设计院校毕业,都必须先做3年版型师助手的工作。

  山本耀司认为,一个设计师在打版、裁剪过程中与面料的接触,对面料质感和流动性的了解,只能通过手工打版去感知。“即便现在有了很多日益高端的打版软件,但这依旧不能取代手工打版。我希望自己打出的版能使服装肩膀和腋下的缝线贯穿成一条线,这也是我从事服装设计毕生所追求的东西。”山本耀司说道。

  但从目前中国服装行业的人才结构情况来看,优秀的制版人才并不多,这与目前行业的人才观念及服装设计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中国教育一直以来就有着重脑力、轻技术的传统。”李欣表示,中国不少服装高等院校在招录学生时,一般都将绘画功底的考核放在首位,“不少学校将服装效果图的绘制作为录取人才的重要考核标准,这其实没有必要,也不符合现行国际培养服装人才的机制。”

  李欣曾参观过意大利、日本等服装类专业院校,她告诉记者,与国内院校对学生绘画功底的严格考核不同,国际服装专业院校一般只会花费3个月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绘画水平,他们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对服装制版技术等培养。“美国的知名服装院校除了帕森斯之外,还有一个FIT,后者主要专注对时装技术人才的培养。”

  行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匠心缺位,也让制版师等中国服装技术人才在专业素养等方面呈现参差不齐的发展状况,这一点从全国十佳制版师大赛的决赛情况可见一斑。

  版师素质还需提升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教授张文斌历任3届全国十佳制版师大赛的评委,对于3届大赛选手的质检来看,他表示,相较于前两届,本届大赛选手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本届大赛参与选手的作品完成度较高,前两届的参赛选手作品的未完成率一般在1/4~1/3之间,这一届只有1/7~1/6的选手没有完成。”张文斌说道。

  虽然作品完成度高,但在大赛现场,张文斌也发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就我们的笔试情况来看,不少选手对服装基础知识掌握不足,选手在专业素养方面表现两极。从笔试成绩来看,既有选手拿到90多的高分,也有一些选手只拿到十几分。从整体情况来看,有60%的选手笔试成绩没有达到及格线。”

  与此同时,不会看效果图、服装制版的比例失调也在本届大赛中表现突出。

  “以女装为例,我们给出的效果图已经非常清楚,选手只需要根据比例制版就能很好地完成考核要求。但我们在评审中发现,不少选手不会看设计图,在打板时,对款式的理解出现偏差,打出的板各个部位的比例完全不对,把我们给出的时尚款式做成一件工装。”张文斌表示,中国制版师的综合素质虽有进步,但还需提升。对此,李欣表示,制版师综合素质表现出的差距,主要还是由制版师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健全造成的。

  “以理论考试为例,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院校的师生表现相对较好,但我们行业的版师还有一部分是从基层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一般是由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培养起来,重实践,理论知识相对不足,对效果图的理解方面也缺乏系统和专业的培养。”李欣告诉记者,像北服、清华美院等一些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他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在职业规划的观念上,他们更倾向于从事设计类等相对光鲜的行业,对制版师职位的兴趣不大。

  这种观念与行业发展实际之间的错位和偏差,也是未来行业转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