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某厂家的秋冬季订货会上,一代理商首批订了80多万元的货。旁边有人愕然,质疑道:你订这么多货,能卖的完吗?
该代理商自信满满:“是货就有主,这还不一定够卖!”
这一段子在圈内流传,也为谨小慎微的代理商,打了一针强心剂。某日幸见这位代理商,与其攀谈大量订货缘由,他郑重地表示,这不是憨大胆行为,而是经过专业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科学依据。
“我觉得裤子行业会慢慢好起来,今年冬天会有所突破。多年来袜裤和打底裤的疯狂流行,让消费者陷入审美疲劳,今年似乎都在改观,大家都觉得那样穿不好看了。”根据这位代理商调查,从去年开始,打底裤和袜裤开始大幅下滑。所以他断定,今年的外穿裤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发觉这一现象的不止一个人,今年的秋冬季订货会,很多厂家做出了调整,将春夏、秋冬季产品订货会分开,施行一年四次订货会。这一改变,正是基于消费者变化做出的调整。
品牌厂家已经学会从服务小众化的代理商群体,转变为服务大众化的消费者,因为品牌操盘者越来越深刻体会到,用服务代理商的人情关系学去打动品牌消费群体,基本纯属扯淡。
往年名存实亡的订货会上,掩耳盗铃的品牌厂家,往往为了伺候好代理商老板,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最后以多年合作关系的“面子工程”软挟持代理商订货,厂家花大力气、烧钱搞来的订货会,双方心知肚明,最终肯让代理商掏腰包的原因,不是一流的产品品质和品牌自身的影响力,而是人情和面子。
这正是致使品牌走入困局的重要内因。产品同质化、订货形式化、渠道铺张化、品牌无魂化,一直以来,品牌没有和消费者发生关系、建立链接,而只是单纯地与代理商发生不正当关系。
这难道不是极其荒唐的畸形发展吗?
互联网的到来,如春雨般惊醒行业于下坠深渊的危难。互联网真正帮助品牌找到了消费者,让品牌与消费者发生关系并建立了链接,所以,电子商务对实体的冲击可谓秋风扫落叶,其实,这哪里是冲击,分明是顺应性销售嘛。
一直以来,很多人将品牌建设当成高大上的身份标签,也成为一些老板装逼的外宣招牌,其实,中国裤装行业真正能将品牌建设落地的,几乎空白。他们把品牌宣传和代言人看成是一种推广,把营销看成一种建设,把加盟和专卖看成一种模式。事实上,整个产业链无非在做一件事:把货批给代理商,代理商压给零售商,零售商专业为厂家处理库存。
神马营销和模式,无非是自上而下,看脸压货,没有一种方法是整体解决方案。所幸的是,经历了市场洗牌和淘汰,一些企业终于活明白了,取缔代理商、专心研究产品、从系列化之路回归单品、坚持为消费者服务……
复苏在即,黎明在望。神马网购影响、打底裤冲击,本来与实体就不该在一个频道切换,不是针对同一拨人的销售,何来冲击。用心做产品,安心做自己,没有永远怂下去的市场,只有顽固保守的怂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