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打造传统产业升级版
历经30多年的发展,青山湖区共有各类大小针织服装企业近2000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年生产各类针织服装约7.1亿件,是全国主要的针织服装出口基地之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青山湖区正通过“加减乘除”法自我革新,从“为他人做嫁衣”中突围,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
做发展动能“加”法
青山湖区充分发挥针织服装产业先发优势,借力发力、趁势而上,围绕针织服装产业做强做大,加强服务、加大投入、形成集聚效应。
加强产业服务。该区积极组建针织服装协会、针织服装公共服务平台等,并借助网商协会、中小企业协会、女企业家协会等组织,加强与辖区针织服装企业的联系对接,在人才培训、员工招聘、政策咨询、检测检验、融资贷款等方面提供服务。今年以来,已帮助针织服装企业招聘员工3000余名、解决贷款近亿元,为企业提供外贸一手订单金额达8.5亿元。
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力量对一个企业来说,是核心竞争力。为此,该区专门成立工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两个亿元基金,重点支持针织服装产业技术研发、增值扩产、做强品牌。同时,该区还加大与国内外纺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力度,推进产业关键技术公关,培育纺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快科技成果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做经营成本“减”法
围绕推动针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青山湖区不断完善产业链配套、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强企业管理能力,从各方面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多渠道推动企业走上良性健康发展轨道。
减少中间链条。目前,共有上百家针织服装配套产业陆续在该区落户、投产,已基本形成织布、染整、印花、成衣制作、包装等一整条产业链,平台服务能力也不断增强,有效缩短了企业中间链条,节约了企业运行成本。南昌·广东虎门纺织面辅料市场的竣工,“减”少了产品运输成本;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太酷云介等项目的落户,“减”少了针织服装企业设计、宣传成本。
淘汰落后产能。目前,该区针织服装企业拥有各式进口的、先进的织造设备共1000多台套,部分企业还从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国家引进了服装设计体系及计算机管理系统,进一步推广了数码印花、气流染色等先进技术工艺,充分利用节能减排倒逼机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整体质量水平。
做品牌效应“乘”法
青山湖区积极引导针织服装产业由“加工型”向“加工型+品牌经营型”转变,推动针织服装品牌发挥“乘”数效应。
注重科技创新。该区针织服装企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已成立市、区、园区三级合作的针织服装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已实施合作项目8个,转化成果16项,企业拥有研发机构(中心)6个。同时,重点依托3.7万平方米的江西太酷云介·时尚产业园等平台载体,为企业家提供众创空间、服装定制、设计研发、文化交流、时尚秀场等共享服务,并组织企业赴同济大学、意大利米兰商学院等地学习最新设计理念,全面提升产业整体附加值,探寻品牌化发展之路。
打造自主品牌。该区选准一批规模大、前景好、潜力强的重点纺织企业,提供资金、政策、培训、产学研平台等多方位支持,强化企业商标和专利意识,逐步引导企业开创自我品牌。博涵制衣积极改进技术、优化工艺,培育了“比比树”“巴卡”两个童装自主品牌;艺之蝶服装公司打造了“帛琳卡”洋服定制品牌,已成为全省高级定制的高端自主品牌。
做中间环节“除”法
该区不断推动传统针织服装产业改头换面、从低端走向高端,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互联网+传统产业”模式,以开放倒逼针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除去高耗成本。该区积极完善针织服装产业园的污水处理、集中供热、供气等基础配套设施,打造节能、循环、集约良性发展模式,同时,在企业和区域规划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形成产业长远发展优势,顺应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打造产业经济循环。
除去中间成本。该区重点打造了好吖好电商产业园、碧朗电子产业园和艺之蝶电商产业园等专业性电商产业园,倒逼针织服装产业改变传统格局和发展理念,并在政策、资金、人才培训等方面予以扶持,引导区内服装企业积极入驻。目前,该区针织服装电商企业约有300余家,年销售额达6亿元,针织服装电商产业在该区茁壮成长,并辐射带动了针织服装实体企业“触网升级”。
以提升发展层次为核心,以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为重点,青山湖区大力完善产业配套、做强产业集群、培育自主品牌,进一步推动了针织服装产业由“制造”向“创造”、由“代工”向“品牌”、由“瓶颈”到“动力”、由“企业”到“产业”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