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嘉宾、专家、企业家和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作为中国服装产业的思想盛会,2018中国服装论坛如约启幕,开启关于创新的时间与空间之旅,这也是关乎产业发展的又一次哲学与美学之旅。站在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这一更加辽阔的地平线上,如何打开当下与未来的“趋势之眼”?这正是本次论坛以《无界:创新的空间与逻辑》为主题的初衷。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服装协会,对各位嘉宾、各位朋友的莅临表示感谢与欢迎,对论坛的成功举行,对思想的融合与碰撞,致以最诚挚的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就是中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五年。正是这一历史性飞跃,标定了当今中国的崭新历史方位。可以说,伴随着“站起来”,中国纺织工业收获了“志气”、“富起来”,则让中国纺织工业拥有了“底气”。而“强起来”,很重要的体现是中国纺织工业不断地焕发出“朝气”,成为了一个内外兼修,有颜值,有智识,元气淋漓、充满生机的产业。
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再定义”
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经历不断转型升级的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必将迎来产业定位的“再定义”。以党的十九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纺织工业正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往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印象锁定正在去除,以高品质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科技产业,以服装品牌、家纺品牌为代表的时尚产业,贯穿全产业链的绿色制造产业,正成为新的社会认知,“科技、时尚、绿色”正在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新定位与新标签。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科技、时尚、绿色”的产业定位与产业属性逐步鲜明:
第一,科技创新,助力行业“由大变强”。2015年,纺织行业劳动生产率(以工业总产值计)达到73.6万元/人,是1978年的41.4倍。纺织全产业链能够实现使用自主技术、自主装备生产自主开发设计的优质产品,这在中国制造产业中并不多见。
“十二五”以来,碳纤维、芳纶等一批纤维自主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取得重大突破,进入产业化阶段,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品种进入国际市场。
现在,中国纺织面料总体自给率超过95%,出口服装面料自给率显著提高,服装出口一般贸易比重从1996年35.7%提高到2017年89.3%。
产业用纺织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过滤、土工建筑、安全防护、结构增强等领域,为国民经济相关领域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16年产量达到1450.3万吨,是1980年的85倍。
目前,服装行业正以智能制造彰显时尚产业活力、缔造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新的消费价值,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产品正成为服装行业的新动能来源。
第二,时尚消费升级,催生供给侧的时尚动力。1978年,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仅有2.9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8%。2008年,中国人均纤维消费突破15公斤,2015年超过20公斤,纤维消费数量、结构均逐步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达到1739元和575.4元,比1985年分别增加16.7倍和17.4倍。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出现了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巨大的国内市场,这个4亿人左右而且快速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开放市场,将对全球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经成为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居民消费内涵日渐丰富、消费结构更加多元。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深化,行业需求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从关注有形产品向关注服务体验转变、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炫耀型消费向投资型消费转变等一系列特征,这都是时尚消费的突出特征,也在不断催生产业供给侧的时尚变革。
第三,绿色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纺织服装行业始终重视技术革新改造,努力降耗增效。
“十二五”时期,“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成为行业五年规划发展任务,低温快速前处理、冷轧堆染色、印染废水大通量膜处理等一大批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2006~2015年,纺织行业综合能耗累计下降44%,印染单位产品水耗从4吨/百米下降到1.8吨/百米,水重复利用率由7%提高到30%以上。
关键词二:“再平衡”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有学者提出,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将进入“行业利润回暖轮动期、供需有效调整关键期、金融实体对接适应期”的“新三期叠加”阶段。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重点应着眼供需再平衡,消纳前期存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加快推进实施增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运行中政府力量与市场功能、总供给与总需求、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三个“再平衡”。
从行业发展层面来看,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也在着力解决发展矛盾,加速实现三个“再平衡”:
第一,供需结构的再平衡。改变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与产品供给的同质化倾向,围绕供需匹配存在错位,解决规模巨大而有效供给不足、制造能力较强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供需结构的再平衡。
第二,区域发展的再平衡。改变资源要素分布、竞争优势变化与多年发展形成的产业区域格局存在不匹配问题,实现区域之间平衡、协调的总体发展格局,规划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提升不同区域之间的高效流动和产业链互补式集成创新。
第三,产业收益的再平衡。改变行业盈利能力与经济贡献的错位。与其他行业相比,纺织从业人员工资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资本市场,纺织、服装、化纤三大板块的资产回报率也处于偏低状态。下阶段,应着力提升行业在社会利润分配中的公平地位,使得优质资源在行业有效聚集,为转型升级与长远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关键词三:“再创新”
哲学家瓦尔特ˑ本雅明曾说:时尚是“永恒重生的新”。回到本次论坛的主题:“无界:创新的空间与逻辑”,“无界”将给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突破自身产业边界、实现价值延伸、提升空间与时间意义上“再创新”,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第一,市场的需求正在呈现“无界”,价值边界更趋宽度。在“无界”的需求驱动与生活方式的细分裂变下,品牌企业开始加速跨界经营,创新的疆域与空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内在张力。
以优衣库为例。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曾在很长时间内否认自己是“快时尚”。在他的界定里,“优衣库是一家技术公司,唯一的竞争对手是苹果,而不是GAP。所以它的产品手册和广告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有关面料的新技术。如今,它不再强调“技术公司”,而是将自身定义为“生活方式公司”。这项重新定位开启了优衣库对UT产品线的创新实验,并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取得合作,把艺术印在了几十块钱的T恤上;而以生活方式为名,服装品牌江南布衣开始推出家居线,Chanel和Cucci开起了咖啡店和餐厅;轻奢品牌Coach和Kate Spade开始摆脱主营包袋的商业模式;珠宝商宝格丽开始开设酒店,推广意大利生活方式。避免作单一归类的身份属性,使得品牌得以有效拓展其自身的价值边界,在实现高溢价能力的高速公路上,为拓展价值边界,实现内部创新要素与品牌美誉度的集成,营造了更大的“带宽”。
第二,技术的驱动正在呈现“无界”,平台赋能更趋高效。技术创新成为驱动“无界创新”的必要条件和基础设施。与生活方式的变迁相伴随的,是生产方式的“智慧融变”与“智慧生态”。
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服装产业的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开启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融合下的“无界”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为服装制造业高度“赋能”,使得整个产业链更具柔性、智能、敏捷、高效,“产业+互联网”的平台战略得以形成,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及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也在加速实现“无界”融合。例如,如意集团即采用智能化、个性化、绿色化服装生产线,打造一整套“智能工厂IT信息数据一体化平台”;红领集团酷特智能打造的“互联网+工业”的“C2M商业模式”,将大规模、柔性化、快速反应和成本控制有效结合,向市场提供个性化的定制产品,探索了互联网工业落地的方法论。
第三,零售的方式正在呈现“无界”,渠道模式更趋复合。未来的零售场景将颠覆传统的零售时空观,单一的零售场景将成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所不联”的复合时空,真正成为围绕消费生活,高密度、嵌入式、隐形化的一种存在。
近年来,服装零售渠道呈现出明显的“去中心化”的趋势,原来“砖头+水泥”的实体店铺时代,经过不断演变,发展成为“砖头+鼠标+移动网络”的全渠道营销时代。全渠道零售(Omni-Channelretailing)的到来,意味着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方式购买的需求,采取实体渠道、电子商务渠道和移动电子商务渠道整合的方式销售商品或服务,提供给顾客无差别的购买体验。现代IT技术已经可以让品牌实现实时(Real-time)和按照地理位置追踪(Location basedtargeting)用户的可能性,这也预示着,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黏度将变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所不联”。零售与内容的结合,与娱乐的结合,与虚拟现实的结合,与所有在数据世界拥有身份识别功能与交易属性的载体,具备发生即时链接的无限商业可能。
可以看到,丹麦服装品牌JACK&JONES在成都开设线下首家体验店。这家最新体验店为JACK & JONES与音响品牌Bang & Olufsen(B&O)共同打造的线下首家沉浸式体验店,以瞄准年轻人对“科技”和“体验”的需求。除了全新跨界视听区,整个概念店的亮点还在于专门设立的牛仔镭射区。而国产服装品牌红豆则开始推出无人零售店。作为时尚品牌的经营者,如何拥抱这一次“无界”的零售革命,使得线上与线下共享流量,场景无缝切换,并且能够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避免渠道冲突,需要我们构建更具复合性与合理性的全渠道通路。
第四,文化的流动正在呈现“无界”,创意路径更趋多元。“无界”让不同领域内的文化要素加速流动,推动不同的创意得以迅速匹配和有效组合,使得产业足以通过与不同领域内艺术的跨界融合,得到丰盛的滋养与充沛的溢价。
无界的设计,类似于锻造跨界的“通感”。作家奥斯卡ˑ王尔德说:“人要么成为一件艺术品,要么就穿上一件艺术品”。时尚的进化曲线,以往是替代的逻辑,现在则演变为补充的逻辑。文学、建筑、电影、绘画、雕塑……不同领域内的艺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时尚艺术的融合,都将为服装产业的“无界”创新补充可贵的能量,缔造多元的发展路径,帮助我们迎来一个富有审美品味的精神贵族时代。
值得补充的是,“无界”的背后,依然存在“有界”的创新逻辑与现实规则。对社会责任、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对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对知识产权与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对产品责任和消费者责任的倡导,都应当成为创新行为在实现“无界”的融合过程中,严格遵循的根本逻辑和现实规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伟大的,充满无限可能性、新物种层出不穷的时代。同时,这个时代也给了我们许多破题的挑战,许多终极的追问。
对于中国服装产业这样一个具有特别时尚属性的产业而言,我们要学会用专业技艺“解题”,更要学会用艺术情怀解“风情”。衡量这一份风情是否足够“风雅”的唯一标准,依然掌握在我们所服务的消费者手中,他们是这一张时尚考卷的终极考官,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将是我们这一代纺织服装人生存与生活的意义所在,也是一切创新行为运行逻辑的根本与初心。
初心不变,创新无界!最后,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真正让我们的产业,成为人们充满劳绩又诗意栖居的一叶方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