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经典与底蕴,广东服饰稍逊一筹;但要说到款式与时尚,广东服饰自是当仁不让。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无数的服装企业率先开始在广东生产和批发时装。借地利之便,珠三角当然地成为国际“流行色”向各地扩散的“转换站”和“辐射源”。
广东服装以款式多样,色彩绚丽,流行时尚而引领国内时尚潮流。在很长时间内,广东服装样式通过虎门、广州等地一批极具辐射力的批发市场走向全国,成为各地城市服装作坊的模仿对象。
20多年过去了,广东服装一直头顶服装大户、出口大户和时尚风向标的光环,但从服装发展的整体看,缺乏名牌产品成为广东服装的致命伤。作为南方服装的时尚、流通中心,广州年产服装5亿件,流通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但这主要是靠加工、模仿外来品牌,本地品牌缺乏。
是什么原因造成南派服装目前的尴尬局面呢?
广东省设计师协会副会长谢青对记者这样分析道,广东服装产业,从开始给国外品牌做加工,到后来给国内企业做加工,大概1992年前后,广东才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发展到现在,已有例外、天兰、以纯等多个品牌,多少年来,广东服装产业留下了庞大的生产基地,但自主创新并做得很好的服装品牌并不多,这的确令人遗憾。谢青说,从服装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看,靠低价贴牌加工以量取胜的路只会越走越窄。相反,走自主创新品牌的发展之路,虽然前期需承担较大风险,但经营一旦走上正轨,企业就可获得可观的产品附加值。
事实正是如此。如下是两个创牌故事。
2005年11月19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的中国国际时装周的现场,“天意”举办了一场名为“和”的时装发布会,来自国内外的上千名嘉宾和媒体感受着“天意·梁子·和”的宁静祥和、优雅性感与浪漫清新。
梁子,深圳天意服装首席设计师,1994年创立“天意"(TANGY)品牌,开发“天意"莨绸服饰。10多年来,梁子将“平和、健康、美丽"的设计理念在莨绸服饰的设计开发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莨绸这一几乎绝迹的古老而神奇的传统服装面料在“天意"服饰中如火凤凰般再生,而“天意”也跻身中国十大女装品牌。去年“天意”服装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
这无疑是一条特立独行的品牌之路———品牌在先生产在后。
然而,在南下创业大军中,在广东服装的创牌之路上,还有另一位舞者———马可和她的“例外”。
米黄、咖啡、黑、白、灰,色彩相对单调,但设计却大胆得出奇。据广州友谊商店运营部经理江国源介绍,去年7月才入驻友谊商店的“例外”表现非常出色,每月销售额高达30万—40万元,直逼海外品牌。
马可还有更大的志向————“我们的发展方向是建立一个能够立足国际一流服装品牌行列的中国品牌。”
其实,为实现广东服装的产业升级而默默练功者远不止“天意”与“例外”。其实,目前很多珠三角服装企业都认识到做OEM为人作嫁衣裳,并不是企业长远的发展方向,决心由单纯做贴牌加工转为打造品牌,于是纷纷到工商局注册商标。但据业内人士说,工商局的商标登记册中,更替最快的就是服装行业,说明做服装品牌并不是只登记了商标就行。
那么,什么才是广东服装的长盛不衰之计?有分析认为要分三步走:OEM—ODM—OBM,即从原件制造到原创设计制造再到品牌产品创造。目前来看,已经有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这三步中。这三步的目的是为了整个工业链的提升,甚至包括了供应商。品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LOGO,很多人忽略了其中包含的内蕴。而产业提升也并不只是品牌,还包括了管理、定位、设计和新科技的运用。
看来,广东服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