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万亩桑蚕优质高效种养及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显成效
彭艳玲
2005年,广西拥有桑园面积140.16万亩,养蚕户共60.26万户,蚕茧总产量14.13万吨,居全国首位;养茧丝绸加工业也蓬勃发展,丝产量由全国第14位跃居到第5位,具有户均规模较大、亩桑产茧量较高、产业集中度明显等优势;同时,产业化程度低,综合利用率低,生产粗放,种业体系、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创新投入不足等也严重制约了桑蚕产业的发展。为此,由广西科技厅和农业厅共同组织实施的“百万亩桑蚕优质高效种养及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应运而生。众人拾柴火焰高
2006年4月,“百万亩桑蚕优质高效种养及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正式启动。仅当年,就有19家单位、专业人员298人参加实施项目,投入到位资金10629.79万元。通过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人、技、财等各种资源,有效地促进了项目的实施和成效的取得。
加强优良品种示范推广,提高良种占有率。其中,桑树优良品种“桂桑优12”、“桂桑优62”繁育推广育苗13.764亿株,占全区育苗量的 80%%,种植84.09万亩,其中本项目区新扩种面积达40万亩,项目区桑树良种率达到90%%以上。桑蚕优良品种“两广二号”、“桂蚕一号”、“芙桂 ×朝凤”的示范应用占项目区养蚕的95%%以上。其中南宁市这3个品种的应用率达100%%。
研究和集成创新了多项种桑养蚕技术。包括杂交桑直播套种成园技术、桑树埋条成园技术;集成应用桑树冬留剪伐收获技术、桑树黄化病防治技术、桑树赤锈病有效防治技术及主要虫害防控技术等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其中,项目示范区小蚕共育率超过55%%。
加强茧丝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攻克了新型专用总线式光电除糙传感器产品技术关键,研究“缫丝煮茧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设计缫丝机头索理绪温控系统,研究和生产出丝竹、丝绵混纺纱线,研制了4种产品。
2007年,有关部门又下达4个子项目,即高产桑蚕优良新品种的选育与示范、蚕病防治技术研究与防控体系建立、茧丝绸加工新技术开发、桑蚕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至此该项目共聚集36个承担单位的100名高级职称专家教授、150多名中级职称专业人员,构成高层次、专业齐全的项目团队,为全面推进广西蚕业的科技进步和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巩固了科技基石。科技攻关成效初显横县云表镇旺庄村委镇兴村农户韦有陈2007年种植桑园18亩,经营小蚕共育室120平方米,全年共育蚕种1500张,纯收入达12万元。像韦有陈这样,在种桑养蚕方面尝到甜头的农户何止一户两户。
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项目共取得技术创新成果42项:正在制定地方标准9部;在建数据库5个;发表论文5篇、出版著作1部、摄制出版《桑蚕科学饲养技术》VCD光碟1部。桑树新品种及桑园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推广47.76万亩,桑蚕新品种及养蚕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推广74.59万张,新建烘茧设备 19台(套)、改造旧烘茧设备7台(套);应用收烘新设备、新技术收烘蚕茧17643吨;推广应用缫丝新设备43台(套)、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13项。
此外,通过项目的实施,各承担单位共培养各类人才143人,举办技术培训班1037期,培训农民技术员10.81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1.61万份。发展势头锐不可挡
2006年广西桑园面积比2005年增加39.6万亩,增长28.08%%;累计产茧18.57万吨,同比增长25.08%%;蚕农售茧收入达 44.86亿元,同比增长52.92%%;全区养蚕农户户均养蚕收入达5882元,比上年增收1012元。广西的缫丝加工业也获得快速发展,2006年开工的缫丝加工企业有58家、捻丝线厂2家、织绸厂1家。投产的缫丝机已达17.92万绪(自动缫丝机448组),缫丝企业从业人数17626人,2006 年生丝产量9266吨,区内消化鲜茧近8万吨,消化加工率43%%左右,工业产值25亿元。
柳州市坚持“科技兴蚕”和走农、工、贸一体化道路,蚕桑生产面积不断扩大,桑茧丝产业水平全面提升,桑蚕生产及深加工稳步发展。2006年,该市在深圳就茧丝绸专题与东部企业签订4项合作、开发合同(协议)。目前,广西三协桑蚕仓储物流交易中心、茧丝绸深加工自动化控制技术示范、广西鹿寨三协茧丝绸有限公司以及洛江茧丝绸有限公司捻线厂、金达珑缫丝公司等一批实力企业已在广西丝绸工业园开工建设。
河池宜州市在科技厅的支持下,依托科研单位技术力量,建设星火桑蚕科技专家大院,并在洛西、太平镇建设了桑蚕示范基地和养蚕基地;开展综合利用桑杆、蚕沙的试验、示范开发工作,探索“桑—菇—肥”高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引进的广西东生天然产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和探讨蚕沙工厂化处理模式生产有机肥”项目已在建设当中,设计年处理2万吨蚕沙,综合产值6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