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国务院批复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中明确了棉花颜色分级作为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颜色级的基本含义依据棉花颜色划分的级别,具体就是棉花样品的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测试值在棉花颜色图上的位置所对应的级别。目前按棉花颜色可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种类型,13个颜色级。
建立和完善棉花颜色级数据图库的主要问题
1.棉花的种植范围广。我国棉花的种植区域极为辽阔,主要分布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华南棉区,各棉区的分布自南往北气温差异极大;且自东南到西北的降水量渐次递减,其气候干湿也很悬殊;病虫害发生规律、区域种植方式、土壤情况等也是千差万别。五大棉区的划分沿用至今,充分体现出各棉区种植特点,所产棉花具有的不同性能以及优、缺点、特性。
2.棉花品种多、杂。我国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的新品种达到近千种,其中推荐生产的也超过了三分之一,而这些品种根据其生育期可分为中熟棉、中早熟棉和早熟棉三种类型,根据育种方法又可分为转基因棉品种、杂交棉品种及常规棉品种,而根据品种的抗逆性还可分为耐盐、抗旱、抗虫、抗病等。在这些大的品种当中又分为了许多小的品种,品种太多、适应的环境及个性特点不同使得颜色级图库的多样性和采集样本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3.棉花种植分散、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目前,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大多数棉花种植户仍停留在小面积土地种植的层次,总的来说是比较分散的,从十几亩、几十亩到几百亩不等,这使得棉花生产处于散乱的状况,并导致棉花生产不能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组织在一定范围内去规范种植的品种,机械化程度低、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
4.棉花收购流动性大。当前棉花收购市场的开放,使得棉农在售棉时的流动性也较大。棉农不会去考虑质量、品种这些因素的统一销售,而只考虑价格与收益、距离与便利等,这样就造成同一收购站或轧花厂所收购的棉花品种不能一致、质量一致性也较差的局面,导致即使建立了数据库也难以得到运用的局面。
建立和完善棉花颜色级数据图库的对策
尽管棉花颜色级数据图库的建立和完善及颜色级数据图库在检验中的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些许问题,但总结问题,查找对策,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棉花颜色级数据图库的重点工作。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集中优势,规范棉花种植品种。为了合理使用和保护优质棉种资源,规范品种选育以及种子生产、经营和使用的行为,通过精选优质、高产、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的棉花品种,来统一同一地区的种植品种、同一收购站或轧花厂的收购和加工品种,进而实现品种的地区统一和规模化生产,最终打造高品质的棉花品牌。
2.鼓励棉花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借鉴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种植模式、大型种植农场及专业合作社等形式,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从品种、资金、生产、经营、销售、效益等方面适应市场的要求,在市场的对比中逐步实现向棉花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
3.统一检验方法,完善颜色级检验标准。在目前现行的棉花检验体制中,仍然会存在一些不相衔接、不统一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为现行感官检验的棉花品级与HVI检验的棉花颜色级不一致的问题,其中颜色级、黄色深度和反射率的检验仅适用于逐包检验,造成棉花品级检验仍然停留在感官检验的层次。因此棉花标准要改革,其检验方法也要统一,尤其是棉花品级条件之一的颜色级应制定更为详尽的标准。
新的棉花标准(GB1103.1-2012《棉花 第1部分:锯齿棉花加工细绒棉》)已于2012年发布,并将于2013年9月1日起实施,其中对棉花检验质量标准中反映颜色级要求的条款进行了明确的检验方法的规定,势必将进一步推动棉花颜色级检验工作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棉花颜色级图库的完善。
建立和完善棉花颜色级数据图库的意义
1.有利于棉花商品的便捷流通。虽然棉花的Rd、+b与纤维本身和成纱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都不显著,但是与棉本色纱线的Rd、+b却相关显著,而且棉花颜色关系到保留染料、纤维吸收以及后整理的能力和加工的效率。将纺织企业对品级的应用自然地转移到其色泽的功能上,对接批混合棉、原棉品级判别的限制实际上更多是出于对于原棉色泽差异的控制,然且要反映棉花色泽状况,品级明显不如色特征级的表现得更为精确和直接。考虑棉花的高商品率及纺织工业的要求,采用颜色级的检验标准也更有利于商品流通和生产、运营、消费标准的统一。
2.有利于棉花商品的国际贸易。美棉在棉花的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其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也很大,所以美棉的标准划分也主导着市场的流通。由于美国充分利用先进检测技术和仪器,将颜色级的分级定量化。其标准对陆地棉的分类同样也是根据色特征分为5类25个正式的色泽等级。而其他诸如土耳其、印度等国在棉花标准制定和检验方面也多采用HVI检测结果。所以在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前提下,构建棉花颜色级图数据库应是我国棉花标准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