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棉花比进口棉花每吨贵五六千元,但没有配额就不能进口,高价差让大量中小棉纺企业倒闭关停。
拧巴的棉花
今年夏天,广东佛山一家棉纺厂的挡车女工王淑美(化名)失业了,因为她工作了3年的工厂停产了。43岁的王淑美忧心忡忡,听说整个棉纺行业都不景气,很多中小企业倒闭,勉强过活的大企业,即使招人,要求也很高。
比王淑美更受打击的,是她的老板陈元(化名)。这个50岁的男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虽然自己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老板,但工厂就像自己的孩子,倾注了很多心血,但2000多万元的投资刚收回没几年,就不再赚钱了,200多工人,才打理出个样子来,就这么一下子散了,心里很不好受。
陈元的纺纱厂开不下去的原因只有一个:过高的国内外棉价差(外低内高)让他拿不到订单。
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纺纱企业用的原料棉花价格高于国际市场,推高了国产纱线的价格,下游织布企业于是放弃国产纱而选择价格便宜的进口纱。大量纺纱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关门停产,一些大企业虽然还能依靠高附加值产品生存,也只是勉力维持。
拧巴的棉价让棉纺行业全面受阻。
国内外棉价差在4900元/吨左右
9月,是新棉采摘的季节,几十万农民工又奔赴新疆采棉。与此同时,新的棉花年度(每年9月—次年8月)开始;9月9日,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棉”)正式启动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工作。
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联合制定发布的《2013 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今年,棉花的临时收储价格维持上一年度的20400元/吨不变。如果抛储起拍价也维持在去年的19000元/吨,那么新的棉花年度中,国内外棉花将继续保持高价差。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行业上半年运行报告称,今年第二季度,国内外棉价差平均在4900元/吨左右。
9月13日,代表国内标准级现货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的价格是19137元/吨;国际棉花价格指数“Cotlook A(FE)/1%关税(远东到岸价)”的价格是14220元/吨,二者相差4917元/吨。
高差价缘于临时收储政策带来的国内独特的棉花流通体制。
2010年,国内棉价曾大幅起落,为保护棉农,稳定棉价,2011年3月,国家在新疆、山东等13个棉花主产省份实行棉花临时收储制度,纺织企业需要在国家放储时才能从中储棉及各承储仓库通过竞拍买到国储棉。
临时收储政策实施之初,确实刹住了棉价跌宕起伏的“过山车”。
然而,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棉价不断下跌,从19000元/吨左右降到今天的到岸价15000元/吨左右。但国储棉放储起拍价却一直在19000元/吨左右,加上竞拍后的手续费、出库费、运输费和资金利息,这两年国内棉价大部分时间在19000~21000元/吨的区间徘徊,国内外棉价相差4000元~6000元/吨。
这直接伤害了棉纺企业的竞争力:原料价格这么高,自然推高了棉纱价格,也自然就丢了订单—— 一些下游织布企业直接进口印度、巴基斯坦的中低端棉纱代替国产棉纱,加上清关、运输等费用每吨不过一万六七千元,竟然比国内的棉花每吨还便宜2000多元。
华润纺织是央企华润集团的下属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狄慧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用了这么高价的国内棉花,还能接到订单、维持产销平衡,已属不易。谈不到还能有什么利润,现在公司有时微利,有时微亏,就这样徘徊着。”华润纺织坚持棉纺业务不停产的一个原因是,国企要更多考虑员工的饭碗,即使亏损也不能轻易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