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标准化事业快速发展。五年来,全行业共完成828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国家标准174项,行业标准654项,通过复审废止了不再适用的行业标准98项。截至今年11月,全行业归口现行有效标准总数达到2026项,比2010年增加了573项,增长39.44%。
12月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全国纺织标准与计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就“十二五”期间全国纺织标准与计量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发布了《纺织标准化“十三五”行动纲要》,为中国纺织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未来五年的工作内容和重点方向。
会上还对“十二五”期间全国纺织标准与计量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十二五”期间纺织标准化优秀论文等进行了表彰并颁发证牌。
国家标准委工业二部副主任王莉,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张慧琴等领导以及相关机构和企业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标准处处长孙锡敏主持。
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证” 孙瑞哲在会上表示,我国的纺织标准与计量工作在“十二五”期间进展显著,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
“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由大变强是我们几代人追求的梦想,如何实现强国梦,最根本还是要走质量为本、标准引领之路。”
孙瑞哲指出,要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努力使我国标准在国际上立得住、有权威、有信誉,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证”。
他说,五年来,纺织标准化工作以标准体系建设为中心,系统完整地梳理和构建了纺织标准体系。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纺织业结合行业实际情况,编制了《纺织行业“十二五”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对我国纺织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框架进行了顶层设计和规划。
对此孙瑞哲表示:“这是我国纺织行业第一次比较系统、全面、完整地梳理并构建了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框架,不仅摸清了家底,而且明确了‘十二五’标准化工作目标、任务,为标准化工作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他还谈到,过去五年,纺织标准化还以国内标准、国际标准制修订两方面工作为重点,推动国内标准迈上新台阶、国际标准取得新突破。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17项,牵头制订的《纺织品 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四氢呋喃法》等10项标准已由ISO正式发布实施,为我国标准走向国际迈出了步伐,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技术标准水平的提升。
此外,纺织标准化在制修订标准的同时,还在技术机构、人才队伍和管理机制三方面入手,提升纺织标准化工作质量和效率。“目前,全行业标准化技术机构总数达28个,以技术机构为平台,吸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等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标准工作,形成了一支覆盖面广、代表性强、业务熟练的标准化专业技术队伍。”孙瑞哲说道。
纺织标准化对产品跨界“水土不服”政府应“大胆放、精准管”
纵观“十二五”,纺织企业在参与标准化工作方面的主动性不断增强,积极承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甚至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踊跃参加标准化技术组织工作,企业学标准、用标准的热情高涨,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特别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建立了标委会间联络员工作机制和行业三级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和技术委员会等各相关方的积极作用,全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更加公开透明,相关方参与度更加深入广泛,工作机制更加健全,程序更加优化,管理更加有效。
王莉在讲话中就表示,五年来,纺织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首先是完成了纺织品服装领域国内外安全标准比对分析研究工作,摸清了国内外纺织产品技术安全的基本情况;同时,加强了重点领域的标准的制定工作,纺织各标准制定单位围绕纺织品安全和儿童纺织品、生态纺织品及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检测方法,功能性纺织品检测和评价等一批重要标准及其配套检测方法进行了制定、发布和实施,有效地回应了社会各界的关切,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质量发展、保障消费者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在“十二五”期间,对纺织标准宣贯模式进行了创新,在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也迈出了有力步伐。
韩俊对近年来纺织标准化工作用了八个字来评价:“有板有眼,井井有条”。他表示,标准化本身就与民生相关,特别是在网络化发达的今天,每项标准的出台都牵动着大众的心弦,因此,标准的制定不仅要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消费需求的发展和变化。
他还同时指出,目前纺织标准化对跨界融合这样一种趋势还不够适应,因此标准化改革首先就要解决理念问题,在纺织标准化方面要解决单一的政府供给,向政府标准与市场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方向发展,要给市场留出足够的空间,政府要向“大胆地放、精准地管”转变。
他认为,在纺织标准化领域,跨界融合的标准可能是市场化最先涌现出来的一批。
中纺联提出“十三五”期间纺织标准化五大攻坚方向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的要求,五中全会明确“以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作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提出了“三个转变”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论断;李克强总理也在首届中国质量大会上指出,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坚持标准引领、法制先行。
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质量和标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然而,我国纺织标准化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标准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产业、科技和产品跨界融合发展,尤其是智能制造、“互联网+”、两化深入融合等新科技革命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现有标准体系中政府主导制订标准占主导,市场自主制订标准供给不足,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国际标准化工作发展后劲不足,人才和技术支撑亟待加强;标准化技术机构仍需完善,标准化统筹协调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面临即将到来的“十三五”,纺织标准化工作面临着支撑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和自身深化改革的双重任务。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为“十三五”纺织标准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也对“十三五”期间标准化工作提出了五大重点攻坚方向:
首先是科学界定政府标准与市场标准的边界,强化政府标准托底的公共属性,遵循纺织产业链内在逻辑和标准规律,按最终用途和打通产业链的要求,制订覆盖面广、满足消费者和用户需求的贸易型标准,适当减少政府标准数量和规模。
其次是创新中纺联团体标准(CNTAC)管理模式,让产业链各相关方自愿广泛参与,最大限度发挥各相关方主动性、积极性和大众智慧,打造中纺联团体标准品牌,先立后破,弥补政府标准空白,置换过渡,推动政府标准改革。
第三是加强重要标准的宣贯,建立行业统一的“标准实施解释”制度和平台,畅通标准实施问题反馈渠道;推动政府对团体标准的引用和扶持,促进团体标准有效实施;开展企业标准水平评价,服务企业标准化发展。
第四是加大国际标准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进一步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和采标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并以我国优势特色产业和自主技术为突破口,牵头提出和制订国际标准;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开展国内外标准对比分析和重要国内标准的外文翻译工作。
最后,则是要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为中心,优化标准制订全过程管理,培育发展标准验证检验检测机构和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行业标准化领军人才、青年骨干和人才梯队;建设支撑标准化管理和信息服务的行业标准信息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