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动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健康发展、促进新疆各族人民就业创业作出部署,并详细地给出了未来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原则、目标以及着重发力的领域。
如果放宽视角,国务院对新疆的扶持无疑正与时下大热的“一带一路”相契合。在“一带一路”行动纲要中,新疆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其位于边疆,与诸多国家接壤的优势更加强化了其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意见》还提道,到2020年,将新疆基本建成国家重要棉纺产业基地、西北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服装服饰生产基地与向西出口集散中心。
虽然之前新疆地方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纺织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也吸引了企业前往投资。不过,此次国家层面政策的出台无疑将引来更多嗅觉敏锐的企业,在新疆的这轮产业发展中分一杯羹。有报道称,自今年1月开始,新疆就迎来一股纺织服装企业投资热潮。这让投资是否过热成为业内担心的问题。
国家对新疆未来的产业发展给出了“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到2017年,棉纺产能达到1200万纱锭(含气流纺),棉花就地转化率为20%;第二步,2018—2020年,棉纺产能达到1800万纱锭(含气流纺),棉花就地转化率保持在26%左右。
但是,按照目前的产业发展和招商情况,新疆经信委的官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4年底,新疆棉纺产能为760万纱锭。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新开建的棉纺纱锭有582万锭,年内可投产完工412万锭,算上已经招商的,预计2016到2017年间就能实现1800万锭的产能目标。”如果真的按照上述官员所说的速度进行发展,那么新疆棉纺产业在2020年的1800万纱锭产能目标在第一阶段的2017年基本就能实现,远远快于国家的发展规划。
当然,新疆当地政府希望能够早日实现国家提出的发展目标在情理之中。但是,早日实现希望并不意味着冒进—用一半的时间完成整个计划。恐怕,如此快的发展速度背后或将隐藏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牺牲质量和效益。
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发展也进入由追求速度转而讲求质量的阶段,拼速度的发展模式理应被淘汰,但是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这种短平快的发展思路仍然在某些地方残留着。以政府提出的另一项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例,创业确实在社会上形成了潮流,不过与创业者的增加相比,为创业者提供服务的“众创空间”似乎喧宾夺主,成为这一政策下的主角,隐隐出现过剩的危机。
在政府大力扶持新疆棉纺服装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政府、社会和企业,需要把投放在速度上的注意力更多转移到其他方面,比如重视环保、找准市场以及降低成本上。毕竟新疆棉纺织业面临着劳动力综合成本高、生产效率低、远离主销市场、运输成本高和配套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并没有将现有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