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对细颗粒物(PM2.5)的防护效果和佩戴的安全性能是《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的两大关键指标。该标准适用于在日常生活中空气污染环境下滤除颗粒物所佩戴的防护型口罩。其中,防护效果级别是根据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空气质量类别设置的,防护效果级别由低到高依次分为D级、C级、B级、A级,对应的使用环境如下:D级适应于中度(PM2.5浓度≤150μg/m3)及以下污染、C级适应于重度(PM2.5浓度≤250μg/m3)及以下污染、B级适应于严重污染(PM2.5浓度≤350μg/m3)、A级在PM2.5浓度达500μg/m3时使用。按照标准要求合理佩戴口罩,能将吸入的PM2.5浓度降低至75μg/m3以下,使吸入体内的空气质量达到良及以上水平。
国标同时要求,口罩应能安全牢固地护住口鼻,不应存在可触及的锐利角和锐利边缘,对甲醛、染料、微生物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因素,标准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考虑到佩戴者行走时的安全性,标准规定口罩下方视野应不低于60度,避免因口罩拱形设计过高影响佩戴者的视线。
由于口罩种类繁多,加上缺少统一的标准规范,防护口罩市场乱象丛生。今年3月,上海市质监局公开披露,依据工业口罩标准、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等,风险监测采集的69批次样品中54批次不符合标准。
尽管市面上不少防护口罩都标注了过滤效率并宣称在90%以上,但是从目前公开检测结果来看,能达到宣称效率的防护口罩并不多。上海市质监局在检测中发现,一些防护口罩过滤效率低于10%。其中,广州市冠桦劳保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型号为M-6800的舒适防护口罩,过滤效率仅为1.1%。随着国标的出台,民用防护口罩市场无标可依、无标可查的混乱现象将得到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