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基础知识
时间:2005年01月19日 00:00:00来源:服装伊甸园论坛作者:ernesthan
一、梭织服装加工基础知识
常用的服装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组织(近代也由于无梭织机的应用,此类面料的织造不用投梭形式,但面料仍归梭织类)。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梭织服装因其款式、工艺、风格等因素的差异在加工流程及工艺手段上有很大的区别,以下介绍的是一般梭织服装加工的基础知识。
(一)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或出运。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见表1-1。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四)裁剪工艺要求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
(1)拖料时点清数量,注意避开疵点。
(2)对于不同批染色或砂洗的面料要分批裁剪,防止同件服装上出现色差现象。对于一匹面料中存在色差现象的要进行色差排料。
(3)排料时注意面料的丝绺顺直以及衣片的丝缕方向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对于起绒面料(例如丝绒、天鹅绒、灯芯绒等)不可倒顺排料,否则会影响服装颜色的深浅。
(4)对于条格纹的面料,拖料时要注意各层中条格对准并定位,以保证服装上条格的连贯和对称。
(5)裁剪要求下刀准确,线条顺直流畅。铺型不得过厚,面料上下层不偏刀。
(6)根据样板对位记号剪切刀口。
(7)采用锥孔标记时应注意不要影响成衣的外观。裁剪后要进行清点数量和验片工作,并根据服装规格分堆捆扎,附上票签注明款号、部位、规格等。
表1-1 ×××公司工艺单 编号:
品名 要货单位
款号 合同号
面料 任务数及交货期
加工方式 采用标准
规格要求 单位:
规格 平面图:
部位
车工工艺要求:
用针 针码:明 暗 (每3cm计)
用线 辅料搭配
缝制顺序及要求
锁钉要求
整烫要求
包装要求
制表人: 审核人: 日期:
(五)缝制缝制是服装加工的中心工序,服装的缝制根据款式、工艺风格等可分为机器缝制和手工缝制两种。在缝制加工过程实行流水作业。
粘合衬在服装加工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其作用在于简化缝制工序,使服装品质均一,防止变形和起皱,并对服装造型起到一定的作用。其种类以无纺布、梭织品、针织品为底布居多,粘合衬的使用要根据服装面料和部位进行选择,并要准确掌握胶着的时间、温度和压力,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梭织服装加工中,缝线按一定规律相互串套联结配置于衣片上形成牢固而美观的线迹。线迹可基本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 链式线迹 链式线迹是由一根或二根缝线串套联结而成。单根缝线的称单线链缝。其优点是单位长度内用线量少,缺点是当链线断裂时会发生边锁脱散。双根缝线的线迹称为双线链缝,是由一根针线和钩子线互相串套而成,其弹性和强力都较锁式线迹为好,同时又不易脱散。单线链式线迹常用于上衣下摆、裤口缲缝、西服上衣的扎驳头等。双线链式线迹常用于缝边、省缝的缝合,裤子的后缝和侧缝,松紧带等受拉伸较多,受力较强的部位。
2. 锁式线迹 亦称穿梭缝迹线,由二根缝线交叉联接于缝料中,缝料的两端呈相同的外形,其拉伸性、弹性较差,但上下缝合较紧密。直线形锁式线迹是最常见的缝合用线迹,由于用线量较少,拉伸性较差,常用于两片缝料的缝合。如缝边、省缝、装袋等。
3. 包缝线迹 是由若干根缝线相互循环串套在缝料边缘的线迹。根据组成线迹的缝线多少而称呼其名(单线包缝、双线包缝……六缝包缝)。其特点是能使缝料的边缘被包住,起到防止面料边缘脱散的作用。当缝迹受拉伸时,面线、底线之间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相互转移,因而缝迹的弹性较好,故被广泛用于机织物的包边。三线包缝和四线包缝为最常用的机织制品服装的包边。五线包缝和六线包缝又称为“复合线迹”,由一个双线包缝同三线包缝或四线包缝线迹组合而成。其最大特点是强力大,可同时进行合缝和包缝,从而提高缝迹的密度和缝制的生产效率。
4. 绷缝线迹 由两根以上针线和一根弯钩线相互穿套而成,有时在正面加上一根或二根装饰线。绷缝线迹的特点是强力大,拉伸性好,缝迹平整,在某些场合(如拼接缝)也可起到防止织物边缘脱散的作用。
基本缝合的形式如图1-13所示,除了基本缝制外,根据款式工艺要求还有抽褶、贴布绣等加工方式。梭织服装缝制中针、线以及针迹密度的选择,都应考虑到服装面料质地及工艺的要求。
缝针可用“型和号”加以分类,根据形状,缝针可分为S、J、B、U、Y型,对应不同的面料,分别采用适宜的针型。
我国使用的缝针的粗细以号数来区别,粗细程度随着号数的增加而越来越粗,服装加工中使用的缝针号型一般从5号~16号,不同的服装面料采用不同粗细的缝针,见表1-2。
表1-2 各类质地面料的标准缝针
缝纫机针(号别) 面料
5号 电力纺、贡缎
7~8号 电力纺、贡缎、双绉
9~10号 薄丝织品、贡缎、双绉、乔其纱、巴厘纱
11~12号 薄漂布、宽幅布、全毛薄纺织品
13~14号 宽幅纺织品、纯毛织品、一般纺织品
16号 一般厚纺织品(外衣等)、防水布
缝线的选择原则上应与服装面料同质地、同色彩(特别用于装饰设计的除外)。缝线一般包括丝线、棉线、棉/涤纶线、涤纶线等。在选择缝线时还应注意缝线的质量,例如色牢度、缩水率、牢度租强度等等。各类质地面料应采用的标准缝线见表1-3。
表1-3 各类质地面料的标准缝线
面料的质地 缝 线
丝绸、毛、丝/合成纤维、毛/合成纤维、以丝和毛为主的混纺交织布 丝线、涤纶线
棉、棉/合成纤维、以棉为主的混纺交织布 棉线、棉/涤纶线
上述质地以外的面料 涤纶线、棉/涤纶线
针迹密度是指针脚的疏密程度,以露在布料表面3cm内的缝合数来判断,也可用3cm布料内针孔数来表示。梭织服装加工中标准的针迹密度见表1-4。
表1-4 针迹密度
缝合方式的类别 运针数
直线缝锁缝(外衣) 13~15针
直线缝锁缝(中衣) 15~17针
联锁缝 12~13针
包缝 13~14针
包缝锁边 8针
手工缭缝(翻边缭里边) 3~4针
手工缭缝(缭明缝) 7~9针
服装的缝制整体上要求规整美观,不能出现不对称、扭歪、漏缝、错缝等现象。条格面料在缝制中要注意拼接处图案的顺连,条格左右对称,见表1-5及图1-14。缝线要求均匀顺直,弧线处圆润顺滑;服装表面切线处平服无皱痕、小折;缝线状态良好,无断线、浮线、抽线等情况;重要部位例如领尖不得接线。
图1-13 缝合形式名称及略图
表1-5 条格面料对格对条要求
部 位 位 置 对花
前 身 上下、左右图案对称、相合 A2
后 身 左右图案对称、相合 A3
外套 左右图案均等、相合 A4
上衣 衣袖袖口 男士服装的袖和前身图案也应相合 A5
女衬衫
衣袋袋盖 与大身图案相合 A6
男衬衫 侧(腋)部 侧部图案应吻合 A7
搭 门 搭门左右图案均等、相合 B1
西 裤
臀 部 左右图案均等、相合 B2
侧 缝 侧缝部图案相合 B3
裙子类 左右图案相合 C1
图1-14 图案配合图
(六)锁眼钉扣
服装中的锁眼和钉扣通常由机器加工而成,扣眼根据其形状分为平型和眼型孔两种,俗称为睡孔和鸽眼孔。
睡孔(见图1-15)普遍用于衬衣、裙、裤等薄型衣料的产品上。鸽眼孔(见图1-16和图1-17)多用于上衣、西装等厚型面料的外衣类上。锁眼应注意以下几点:(1)扣眼位置是否正确。(2)扣眼大小与钮扣大小及厚度是否配套。(3)扣眼开口是否切好。(4)有伸缩性(弹性)或非常薄的衣料,要考虑使用锁眼孔时在里层加布补强。钮扣的缝制应与扣眼的位置相对应,否则会因扣位不准造成服装的扭曲和歪斜。钉扣时还应注意钉扣线的用量和强度是否足以防止钮扣脱落,厚型面料服装上钉扣绕线数是否充足。
图1-15 平型
图1-16 眼平型
图1-17 眼锥型
(七)整烫人们常用“三分缝制七分整烫”来强调整烫是服装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序。整烫的主要作用有三点:
(1)通过喷雾、熨烫去掉衣料皱痕,平服折缝。
(2)经过热定型处理使服装外型平整,褶裥、线条挺直。
(3)利用“归”与“拔”熨烫技巧适当改变纤维的张缩度与织物经纬组织的密度和方向,塑造服装的立体造型,以适应人体体型与活动状态的要求,使服装达到外形美观穿着舒适的目的。
影响织物整烫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温度、湿度、压力和时间。其中熨烫温度是影响熨烫效果的主要因素。掌握好各种织物的熨烫温度是整理成衣的关键问题。熨烫温度过低达不到熨烫效果;熨烫温度过高则会把衣服熨坏造成损失。
各种纤维的熨烫温度,还要受到接触时间、移动速度、熨烫压力、有无垫布、垫布厚度及水分有无种种因素的影响。表1-6是各种纤维熨烫时的参考温度。
表1-6 各种纤维的熨烫温度
名 称 垫湿布熨烫 垫干布熨烫 直接熨烫
温度(℃)
方 法 0
羊毛 200~250 185~200 160~180
棉 220~240 195~220 175~195
麻 220~250 205~220 185~205
丝 200~230 190~200 164~185
涤纶 195~220 185~190 150~170
锦纶6 190~220 160~170 125~145
锦纶66 190~220 160~170 125~145
腈纶 180~210 150~160 115~135
氯纶 — 80~90 45~65
丙纶 160~190 140~150 85~105
整烫中应避免以下现象的发生:
(1)因熨烫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造成服装表面的极光和烫焦现象。
(2)服装表面留下细小的波纹皱折等整烫疵点。
(3)存在漏烫部位。
(八)成衣检验
服装的检验应贯穿于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等整个加工过程之中。在包装入库前还应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成品检验的主要内容有:
(1)款式是否同确认样相同。
(2)尺寸规格是否符合工艺单和样衣的要求。
(3)缝合是否正确,缝制是否规整、平服。
(4)条格面料的服装检查对格对条是否正确。
(5)面料丝缕是否正确,面料上有无疵点,油污存在。
(6)同件服装中是否存在色差问题。
(7)整烫是否良好。
(8)粘合衬是否牢固,有否渗胶现象。
(9)线头是否已修净。
(10)服装辅件是否完整。
(11)服装上的尺寸唛、洗水唛、商标等与实际货物内容是否一致,位置是否正确。
(12)服装整体形态是否良好。
(13)包装是否符合要求。
(九)包装入库
服装的包装可分挂装和箱装两种,箱装一般又有内包装和外包装之分。
内包装指一件或数件服装入一胶袋,服装的款号、尺码应与胶袋上标明的一致,包装要求平整美观。一些特别款式的服装在包装时要进行特殊处理,例如扭皱类服装要以绞卷形式包装,以保持其造型风格。
外包装一般用纸箱包装,根据客户要求或工艺单指令进行尺码、颜色搭配。包装形式一般有混色混码、独色独码,独色混码、混色独码四种。装箱时应注意数量完整,颜色尺寸搭配准确无误。外箱上刷上箱唛,标明客户、指运港、箱号、数量、原产地等,内容与实际货物相符。
二、针织服装加工基础知识
针织服装大都是以棉和化纤棉纱为原料,其特点是柔软、有弹性、透气、吸汗、穿着舒适,如运动服和内衣等。针织服装作为服装除了有和梭织服装的共性方面外,还具有其特性。
工艺流程:
纺纱→编织→验布→裁剪→缝制→整烫→检验
(一)纺纱
纺纱的目的是使进厂的棉纱卷绕成一定结构与规格的卷装筒子,以适合针织生产之用。在纺纱过程中要消除纱线上存在的一些疵点,同时使纱线具有一定的均匀的张力,对纱线进行必要的辅助处理,如上蜡、上油等,以改善纱线的编织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产品质量。
(二)编织
编织是通过织机使纱线组织成线卷互相串套而成为织物的过程。这也是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的根本区别。
编织方法可分为纬编和经编两大类,作为针织用衣的面料大都是纬编织物。纬编是将一根或数根纱线由纬向喂入针织机的工作针上,使纱线顺序地弯曲成圈,且加以串套而形成纬编针织物。用来编织这种针织物的机器称为纬编针织机。纬编对加工纱线的种类和线密度有较大的适应性,所生产的针织物的品种也甚为广泛。纬编针织物的品种繁多,既能织成各种组织的内外衣用坯布,又可编织成单件的成形和部分成形产品,同时纬编的工艺过程和机器结构比较简单,易于操作,机器的生产效率比较高,因此,纬编在针织工业中比重较大。纬编针织机的类型很多,一般都以针床数量,针床形式和用针类别等来区分。经编是由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分别排列在织针上,同时沿纵向编织而成。用来编织这种针织物的机器称为经编针织机。一般经编织物的脱散性和延伸性比纬编织物小,其结构和外形的稳定性较好,它的用途也较广,除可生产衣用面料外,还可生产蚊帐、窗帘、花边装饰织物、医用织物等等,经编机同样也可以以针床、织针针型来进行区分。
(三)验布
由于坯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裁剪前,必须根据裁剪用布配料单,核对匹数、尺寸、密度、批号、线密度是否符合要求,在验布时对坯布按标准逐一进行检验,对影响成品质量的各类疵点,例如色花、漏针、破洞、油污等须做好标记及质量记录。
(四)裁剪
针织服装裁剪的主要工艺过程:
断料→借疵→划样→裁剪→捆扎。
借疵是提高产品质量、节省用料的重要一环,断料过程中尽可能将坯布上的疵点借到裁耗部位或缝合处。
针织面料按经向网目辅料裁剪,裁剪一般采用套裁方式,常用的有平套、互套、镶套、拼接套、剖缝套等。
图1-18 经向网图
针织面料在裁剪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将有折叠痕迹处和有印花的边缘处使用在服装的明显部位。
(2)剪裁中不要使用锥孔标记,以免影响成衣的外观。
(五)缝制
我国针织工业现有缝制工艺及设备是以中、高速平缝机(俗称“平车”)、中、高速包缝机(俗称“拷克车”)、绷缝车等缝纫机机型为主。
由于针织织物是由线圈串套组成,裁剪后的衣片边缘容易发生脱散,故应先将衣片边缘包缝(俗称“拷边”)后再用平缝机等缝制加工。平缝机和包缝机是缝制针织时装的主要机种。在缝制过程中一般要注意掌握以下要点。
1.缝迹 由于针织面料的织物具有纵向和横向的延伸性(即弹性)的特点及边缘线圈易脱散的缺点,故缝制针织时装的缝迹应满足:
(1)缝迹应具有与针织织物相适应的拉伸性和强力。
(2)缝迹应能防止织物线圈的脱散。
(3)适当控制缝迹的密度。如厚型织物的平缝机缝迹密度控制在9~10针/2cm,包缝机缝迹密度为6~7针/2cm,薄型织物的平缝机缝迹密度控制在10~11针/2cm,包缝机缝迹密度为7~8针/2cm。
2.缝线 一般纯棉针织面料采用9.8tex×4或7.4tex×3的纯棉及涤棉混纺线,化纤针织面料采用7.8tex×2的弹力锦纶丝和5tex×6的锦纶线。缝线要达到下列质量要求:
(1)缝纫机用纯棉线(缝线)应采用精梳棉线,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均匀度。
(2)缝线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可防止在缝纫过程中不会由于线的曲折或压挤发生断线现象。
(3)缝线必须具有柔软性。
(4)缝线必须条干均匀光滑,减少缝线在线槽和针孔中受阻或摩擦,避免造成断线和线迹张力不匀等疵点。
3.缝针 缝纫机针又称缝针、机针。为了达到缝针与缝料、缝线的理想配合,必须选择合适的缝针。
(六)整烫
针织服装通过整烫使其外观平整、尺寸准足。熨烫时在衣内套入衬板使产品保持一定的形状和规格,衬板的尺寸比成衣所要求的略大些,以防回缩后规格过小。熨烫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0℃~200℃之间较为安全,不易烫黄、焦化。
(七)成品检验
成品检验是产品出厂前的一次综合性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项目,外观检验内容有尺寸公差、外观疵点、缝迹牢度等。内在检测项目有面料单位面积重量、色牢度、缩水率等。
三、毛针织服装加工基础知识
毛针织服装是羊毛为原料的针织衫,其主要特点是延伸性强,弹性好。因此能紧贴人体,又不妨碍人体运动,且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保暖性,因而穿着舒适,服用性能优良。
(一)毛针织生产工艺流程
毛纱进厂→原料检验→准备工程→编结工程→成衣工程→成品检验→包装入库
毛纱原料进厂入库后,由测试化验部门及时抽取试样,对纱支的标定线密度、条干均匀度等项目进行检验,符合要求方能投产使用。
进厂的毛纱大都为绞纱形式,须经过络纱工序,使之成为适宜针织横机编结的卷装。编结后的半成品衣片经检验进入成衣工序。成衣车间按工艺要求进行机械或手工缝合,根据产品特点,成衣工序还包括拉毛、缩绒及绣花等修饰工序。最后经过检验、熨烫定型、复测整理、分等包装入库。
(二)原料检验的目的原料的线密度数偏差、条干均匀度、回潮率和色牢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对原料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可及时修订工艺,采取技术措施防止影响成品的质量。
(三)准备工序的目的和要求送到羊毛衫厂的各种毛纱,大都是绞纱形式,不能直接在针织机上进行编结加工;同时在这些纱线上还存在着各种疵点和杂质将影响编结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准备工序的目的是将绞纱绕成筒装形式,以适应编织生产中纱线退绕的需要;清除毛纱表面的疵点和杂质,对毛纱进行腊处理使之柔软光滑;根据工艺要求对毛纱作加捻、并股处理以提高毛纱牢度和增加毛织物厚度。
络纱时应尽量保持毛纱的弹性和延伸性,要求张力均匀,退绕顺利。
(四)羊毛衫编结设备、编结类型及衣片检验
编结是羊毛衫生产的主要工序,其编结机械有横机和圆机两种。由于横机相对具有较多优点,如可用增减针数的手段来编织与人体相适应的衣片,不需通过裁剪就可成衣,既节约原料又减少工序,花型变化多,翻改品种方便等,因此羊毛衫企业大都选用横机编织。但由于圆机具有速度快、产量高的特点,也越来越受到一些厂家的重视。
按羊毛衫编织类型可分为全成形和裁剪形两大类。全成形编结是采用放针和收针工艺来达到各部位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编织后不需要进行裁剪就可成衣,多用来织以动物纤维为原料的高档产品。裁剪类可分局部裁剪和整体裁剪两种方式,局部裁剪一般在挂肩和袖山头处采用台阶式拷针(去针括针)工艺,然后局部裁剪来获得所需的形状尺寸,裁剪的损耗量小,而产量可以提高,这种方法多用来编织全毛的细针距织物、提花组织等中高档产品。整体裁剪一般是指通过圆机编结成匹布后,完全通过裁剪形式来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采用这种方式,裁剪损耗大,一般在低档原料中应用。
横机上生产的衣片下机后,必须经过逐片检验符合要求才能进入成衣工序。衣片检验的内容有衣片的规格(即单片的长度、罗纹长短、夹档转数、收针次数等),单片重量及外观质量,外观质量包括漏针、花针、豁边单丝等。
检验衣片的密度、规格应待衣片充分回缩后方可进行。衣片在编结过程中,受穿线板、挂锤等的纵向拉伸,加之编结时的张力,使下机后衣片的密度、各部位尺寸与成品实际要求有较大差异,因此下机后的衣片,经过静置一定时间后,不再回缩才可反映实际密度、规格。但是这种自然回缩(松弛收缩)的办法时间较长,实际操作中往往采取各种外界加压法,如团缩、掼缩、卷缩等方法来使衣片快速回缩。
(五)成衣工序
1. 成衣工艺流程 羊毛衫采用缝合方法来连接衣衫的领、袖、前后身以及钮扣、口袋等辅助材料,有的还用湿整理方法、绣花的方法来修饰,使成衣具有一定的风格和特色。成衣的一般工艺流程为:
缝纫拼片→半成品检验→缩绒→锁眼钉扣→熨烫定型→成衣检验
2.成衣工艺要求
(1)缝迹要求:毛衫的缝迹应与衫身具有相应的拉伸性和强力,除口袋外,通常要求拉长率达到130%。缝线在原则上必须与羊毛衫原料、颜色和纱线线密度相同,粗梳产品的缝线和机缝的面线应采用精梳毛纱。平缝、包缝等的底线不可有过高的捻度,要柔软、有弹性、光滑和有足够的强力。
(2)缩绒要求:缩绒属于湿整理工艺,是利用动物纤维的缩绒特性,使纤维受到湿热浸润后,鳞片扩张柔软,在摩擦力作用下,表现起短绒,手感丰满,外观改善。缩绒应用于羊绒衫、兔毛衫、羊仔毛衫等粗梳产品,精梳产品也可以常温、短时间作净洗湿整理或轻缩绒以改善外观。
缩绒所用的助剂、温度、浴比、时间等参数须选用得当,否则,如缩绒过度,会使成批产品毡化而无法弥补。在缩绒过程中对缩绒程度须作中途检查,对比绒面标样以防缩绒过度。
(3)熨烫定型:熨烫目的是使产品定型,保持款式特点,外观平整挺括、手感舒适。熨烫时,将毛衫套上样板,以准足规格,羊毛衫定型温度一般在120℃~180℃,操作中防止“烫黄、极光”。毛衫在熨烫过程中,要进行抽风处理使其加速冷却并降低湿度。
近年来采用蒸烫机(压平机)定型的越来越多,它是由自动升降的上烫板和固定的下烫板所组成,定型时间(喷汽时间和停留时间)在4s到30s之间,其效率比手工熨烫大大提高。
(六)成品检验
成品检验是产品出厂前的一次综合检验。羊毛衫检验工作中有复测、整理、分等三个专门工序,内容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公差、外观疵点),物理指标(单件重量、针圈密度),内、外包装等。
在整理过程中,对不属于返退范围的少量疵点,如可以清除的油污渍、残留草屑、脱缝等一般可随时修复。
常用的服装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组织(近代也由于无梭织机的应用,此类面料的织造不用投梭形式,但面料仍归梭织类)。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梭织服装因其款式、工艺、风格等因素的差异在加工流程及工艺手段上有很大的区别,以下介绍的是一般梭织服装加工的基础知识。
(一)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或出运。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见表1-1。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四)裁剪工艺要求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
(1)拖料时点清数量,注意避开疵点。
(2)对于不同批染色或砂洗的面料要分批裁剪,防止同件服装上出现色差现象。对于一匹面料中存在色差现象的要进行色差排料。
(3)排料时注意面料的丝绺顺直以及衣片的丝缕方向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对于起绒面料(例如丝绒、天鹅绒、灯芯绒等)不可倒顺排料,否则会影响服装颜色的深浅。
(4)对于条格纹的面料,拖料时要注意各层中条格对准并定位,以保证服装上条格的连贯和对称。
(5)裁剪要求下刀准确,线条顺直流畅。铺型不得过厚,面料上下层不偏刀。
(6)根据样板对位记号剪切刀口。
(7)采用锥孔标记时应注意不要影响成衣的外观。裁剪后要进行清点数量和验片工作,并根据服装规格分堆捆扎,附上票签注明款号、部位、规格等。
表1-1 ×××公司工艺单 编号:
品名 要货单位
款号 合同号
面料 任务数及交货期
加工方式 采用标准
规格要求 单位:
规格 平面图:
部位
车工工艺要求:
用针 针码:明 暗 (每3cm计)
用线 辅料搭配
缝制顺序及要求
锁钉要求
整烫要求
包装要求
制表人: 审核人: 日期:
(五)缝制缝制是服装加工的中心工序,服装的缝制根据款式、工艺风格等可分为机器缝制和手工缝制两种。在缝制加工过程实行流水作业。
粘合衬在服装加工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其作用在于简化缝制工序,使服装品质均一,防止变形和起皱,并对服装造型起到一定的作用。其种类以无纺布、梭织品、针织品为底布居多,粘合衬的使用要根据服装面料和部位进行选择,并要准确掌握胶着的时间、温度和压力,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梭织服装加工中,缝线按一定规律相互串套联结配置于衣片上形成牢固而美观的线迹。线迹可基本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 链式线迹 链式线迹是由一根或二根缝线串套联结而成。单根缝线的称单线链缝。其优点是单位长度内用线量少,缺点是当链线断裂时会发生边锁脱散。双根缝线的线迹称为双线链缝,是由一根针线和钩子线互相串套而成,其弹性和强力都较锁式线迹为好,同时又不易脱散。单线链式线迹常用于上衣下摆、裤口缲缝、西服上衣的扎驳头等。双线链式线迹常用于缝边、省缝的缝合,裤子的后缝和侧缝,松紧带等受拉伸较多,受力较强的部位。
2. 锁式线迹 亦称穿梭缝迹线,由二根缝线交叉联接于缝料中,缝料的两端呈相同的外形,其拉伸性、弹性较差,但上下缝合较紧密。直线形锁式线迹是最常见的缝合用线迹,由于用线量较少,拉伸性较差,常用于两片缝料的缝合。如缝边、省缝、装袋等。
3. 包缝线迹 是由若干根缝线相互循环串套在缝料边缘的线迹。根据组成线迹的缝线多少而称呼其名(单线包缝、双线包缝……六缝包缝)。其特点是能使缝料的边缘被包住,起到防止面料边缘脱散的作用。当缝迹受拉伸时,面线、底线之间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相互转移,因而缝迹的弹性较好,故被广泛用于机织物的包边。三线包缝和四线包缝为最常用的机织制品服装的包边。五线包缝和六线包缝又称为“复合线迹”,由一个双线包缝同三线包缝或四线包缝线迹组合而成。其最大特点是强力大,可同时进行合缝和包缝,从而提高缝迹的密度和缝制的生产效率。
4. 绷缝线迹 由两根以上针线和一根弯钩线相互穿套而成,有时在正面加上一根或二根装饰线。绷缝线迹的特点是强力大,拉伸性好,缝迹平整,在某些场合(如拼接缝)也可起到防止织物边缘脱散的作用。
基本缝合的形式如图1-13所示,除了基本缝制外,根据款式工艺要求还有抽褶、贴布绣等加工方式。梭织服装缝制中针、线以及针迹密度的选择,都应考虑到服装面料质地及工艺的要求。
缝针可用“型和号”加以分类,根据形状,缝针可分为S、J、B、U、Y型,对应不同的面料,分别采用适宜的针型。
我国使用的缝针的粗细以号数来区别,粗细程度随着号数的增加而越来越粗,服装加工中使用的缝针号型一般从5号~16号,不同的服装面料采用不同粗细的缝针,见表1-2。
表1-2 各类质地面料的标准缝针
缝纫机针(号别) 面料
5号 电力纺、贡缎
7~8号 电力纺、贡缎、双绉
9~10号 薄丝织品、贡缎、双绉、乔其纱、巴厘纱
11~12号 薄漂布、宽幅布、全毛薄纺织品
13~14号 宽幅纺织品、纯毛织品、一般纺织品
16号 一般厚纺织品(外衣等)、防水布
缝线的选择原则上应与服装面料同质地、同色彩(特别用于装饰设计的除外)。缝线一般包括丝线、棉线、棉/涤纶线、涤纶线等。在选择缝线时还应注意缝线的质量,例如色牢度、缩水率、牢度租强度等等。各类质地面料应采用的标准缝线见表1-3。
表1-3 各类质地面料的标准缝线
面料的质地 缝 线
丝绸、毛、丝/合成纤维、毛/合成纤维、以丝和毛为主的混纺交织布 丝线、涤纶线
棉、棉/合成纤维、以棉为主的混纺交织布 棉线、棉/涤纶线
上述质地以外的面料 涤纶线、棉/涤纶线
针迹密度是指针脚的疏密程度,以露在布料表面3cm内的缝合数来判断,也可用3cm布料内针孔数来表示。梭织服装加工中标准的针迹密度见表1-4。
表1-4 针迹密度
缝合方式的类别 运针数
直线缝锁缝(外衣) 13~15针
直线缝锁缝(中衣) 15~17针
联锁缝 12~13针
包缝 13~14针
包缝锁边 8针
手工缭缝(翻边缭里边) 3~4针
手工缭缝(缭明缝) 7~9针
服装的缝制整体上要求规整美观,不能出现不对称、扭歪、漏缝、错缝等现象。条格面料在缝制中要注意拼接处图案的顺连,条格左右对称,见表1-5及图1-14。缝线要求均匀顺直,弧线处圆润顺滑;服装表面切线处平服无皱痕、小折;缝线状态良好,无断线、浮线、抽线等情况;重要部位例如领尖不得接线。
图1-13 缝合形式名称及略图
表1-5 条格面料对格对条要求
部 位 位 置 对花
前 身 上下、左右图案对称、相合 A2
后 身 左右图案对称、相合 A3
外套 左右图案均等、相合 A4
上衣 衣袖袖口 男士服装的袖和前身图案也应相合 A5
女衬衫
衣袋袋盖 与大身图案相合 A6
男衬衫 侧(腋)部 侧部图案应吻合 A7
搭 门 搭门左右图案均等、相合 B1
西 裤
臀 部 左右图案均等、相合 B2
侧 缝 侧缝部图案相合 B3
裙子类 左右图案相合 C1
图1-14 图案配合图
(六)锁眼钉扣
服装中的锁眼和钉扣通常由机器加工而成,扣眼根据其形状分为平型和眼型孔两种,俗称为睡孔和鸽眼孔。
睡孔(见图1-15)普遍用于衬衣、裙、裤等薄型衣料的产品上。鸽眼孔(见图1-16和图1-17)多用于上衣、西装等厚型面料的外衣类上。锁眼应注意以下几点:(1)扣眼位置是否正确。(2)扣眼大小与钮扣大小及厚度是否配套。(3)扣眼开口是否切好。(4)有伸缩性(弹性)或非常薄的衣料,要考虑使用锁眼孔时在里层加布补强。钮扣的缝制应与扣眼的位置相对应,否则会因扣位不准造成服装的扭曲和歪斜。钉扣时还应注意钉扣线的用量和强度是否足以防止钮扣脱落,厚型面料服装上钉扣绕线数是否充足。
图1-15 平型
图1-16 眼平型
图1-17 眼锥型
(七)整烫人们常用“三分缝制七分整烫”来强调整烫是服装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序。整烫的主要作用有三点:
(1)通过喷雾、熨烫去掉衣料皱痕,平服折缝。
(2)经过热定型处理使服装外型平整,褶裥、线条挺直。
(3)利用“归”与“拔”熨烫技巧适当改变纤维的张缩度与织物经纬组织的密度和方向,塑造服装的立体造型,以适应人体体型与活动状态的要求,使服装达到外形美观穿着舒适的目的。
影响织物整烫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温度、湿度、压力和时间。其中熨烫温度是影响熨烫效果的主要因素。掌握好各种织物的熨烫温度是整理成衣的关键问题。熨烫温度过低达不到熨烫效果;熨烫温度过高则会把衣服熨坏造成损失。
各种纤维的熨烫温度,还要受到接触时间、移动速度、熨烫压力、有无垫布、垫布厚度及水分有无种种因素的影响。表1-6是各种纤维熨烫时的参考温度。
表1-6 各种纤维的熨烫温度
名 称 垫湿布熨烫 垫干布熨烫 直接熨烫
温度(℃)
方 法 0
羊毛 200~250 185~200 160~180
棉 220~240 195~220 175~195
麻 220~250 205~220 185~205
丝 200~230 190~200 164~185
涤纶 195~220 185~190 150~170
锦纶6 190~220 160~170 125~145
锦纶66 190~220 160~170 125~145
腈纶 180~210 150~160 115~135
氯纶 — 80~90 45~65
丙纶 160~190 140~150 85~105
整烫中应避免以下现象的发生:
(1)因熨烫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造成服装表面的极光和烫焦现象。
(2)服装表面留下细小的波纹皱折等整烫疵点。
(3)存在漏烫部位。
(八)成衣检验
服装的检验应贯穿于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等整个加工过程之中。在包装入库前还应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成品检验的主要内容有:
(1)款式是否同确认样相同。
(2)尺寸规格是否符合工艺单和样衣的要求。
(3)缝合是否正确,缝制是否规整、平服。
(4)条格面料的服装检查对格对条是否正确。
(5)面料丝缕是否正确,面料上有无疵点,油污存在。
(6)同件服装中是否存在色差问题。
(7)整烫是否良好。
(8)粘合衬是否牢固,有否渗胶现象。
(9)线头是否已修净。
(10)服装辅件是否完整。
(11)服装上的尺寸唛、洗水唛、商标等与实际货物内容是否一致,位置是否正确。
(12)服装整体形态是否良好。
(13)包装是否符合要求。
(九)包装入库
服装的包装可分挂装和箱装两种,箱装一般又有内包装和外包装之分。
内包装指一件或数件服装入一胶袋,服装的款号、尺码应与胶袋上标明的一致,包装要求平整美观。一些特别款式的服装在包装时要进行特殊处理,例如扭皱类服装要以绞卷形式包装,以保持其造型风格。
外包装一般用纸箱包装,根据客户要求或工艺单指令进行尺码、颜色搭配。包装形式一般有混色混码、独色独码,独色混码、混色独码四种。装箱时应注意数量完整,颜色尺寸搭配准确无误。外箱上刷上箱唛,标明客户、指运港、箱号、数量、原产地等,内容与实际货物相符。
二、针织服装加工基础知识
针织服装大都是以棉和化纤棉纱为原料,其特点是柔软、有弹性、透气、吸汗、穿着舒适,如运动服和内衣等。针织服装作为服装除了有和梭织服装的共性方面外,还具有其特性。
工艺流程:
纺纱→编织→验布→裁剪→缝制→整烫→检验
(一)纺纱
纺纱的目的是使进厂的棉纱卷绕成一定结构与规格的卷装筒子,以适合针织生产之用。在纺纱过程中要消除纱线上存在的一些疵点,同时使纱线具有一定的均匀的张力,对纱线进行必要的辅助处理,如上蜡、上油等,以改善纱线的编织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产品质量。
(二)编织
编织是通过织机使纱线组织成线卷互相串套而成为织物的过程。这也是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的根本区别。
编织方法可分为纬编和经编两大类,作为针织用衣的面料大都是纬编织物。纬编是将一根或数根纱线由纬向喂入针织机的工作针上,使纱线顺序地弯曲成圈,且加以串套而形成纬编针织物。用来编织这种针织物的机器称为纬编针织机。纬编对加工纱线的种类和线密度有较大的适应性,所生产的针织物的品种也甚为广泛。纬编针织物的品种繁多,既能织成各种组织的内外衣用坯布,又可编织成单件的成形和部分成形产品,同时纬编的工艺过程和机器结构比较简单,易于操作,机器的生产效率比较高,因此,纬编在针织工业中比重较大。纬编针织机的类型很多,一般都以针床数量,针床形式和用针类别等来区分。经编是由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分别排列在织针上,同时沿纵向编织而成。用来编织这种针织物的机器称为经编针织机。一般经编织物的脱散性和延伸性比纬编织物小,其结构和外形的稳定性较好,它的用途也较广,除可生产衣用面料外,还可生产蚊帐、窗帘、花边装饰织物、医用织物等等,经编机同样也可以以针床、织针针型来进行区分。
(三)验布
由于坯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裁剪前,必须根据裁剪用布配料单,核对匹数、尺寸、密度、批号、线密度是否符合要求,在验布时对坯布按标准逐一进行检验,对影响成品质量的各类疵点,例如色花、漏针、破洞、油污等须做好标记及质量记录。
(四)裁剪
针织服装裁剪的主要工艺过程:
断料→借疵→划样→裁剪→捆扎。
借疵是提高产品质量、节省用料的重要一环,断料过程中尽可能将坯布上的疵点借到裁耗部位或缝合处。
针织面料按经向网目辅料裁剪,裁剪一般采用套裁方式,常用的有平套、互套、镶套、拼接套、剖缝套等。
图1-18 经向网图
针织面料在裁剪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将有折叠痕迹处和有印花的边缘处使用在服装的明显部位。
(2)剪裁中不要使用锥孔标记,以免影响成衣的外观。
(五)缝制
我国针织工业现有缝制工艺及设备是以中、高速平缝机(俗称“平车”)、中、高速包缝机(俗称“拷克车”)、绷缝车等缝纫机机型为主。
由于针织织物是由线圈串套组成,裁剪后的衣片边缘容易发生脱散,故应先将衣片边缘包缝(俗称“拷边”)后再用平缝机等缝制加工。平缝机和包缝机是缝制针织时装的主要机种。在缝制过程中一般要注意掌握以下要点。
1.缝迹 由于针织面料的织物具有纵向和横向的延伸性(即弹性)的特点及边缘线圈易脱散的缺点,故缝制针织时装的缝迹应满足:
(1)缝迹应具有与针织织物相适应的拉伸性和强力。
(2)缝迹应能防止织物线圈的脱散。
(3)适当控制缝迹的密度。如厚型织物的平缝机缝迹密度控制在9~10针/2cm,包缝机缝迹密度为6~7针/2cm,薄型织物的平缝机缝迹密度控制在10~11针/2cm,包缝机缝迹密度为7~8针/2cm。
2.缝线 一般纯棉针织面料采用9.8tex×4或7.4tex×3的纯棉及涤棉混纺线,化纤针织面料采用7.8tex×2的弹力锦纶丝和5tex×6的锦纶线。缝线要达到下列质量要求:
(1)缝纫机用纯棉线(缝线)应采用精梳棉线,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均匀度。
(2)缝线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可防止在缝纫过程中不会由于线的曲折或压挤发生断线现象。
(3)缝线必须具有柔软性。
(4)缝线必须条干均匀光滑,减少缝线在线槽和针孔中受阻或摩擦,避免造成断线和线迹张力不匀等疵点。
3.缝针 缝纫机针又称缝针、机针。为了达到缝针与缝料、缝线的理想配合,必须选择合适的缝针。
(六)整烫
针织服装通过整烫使其外观平整、尺寸准足。熨烫时在衣内套入衬板使产品保持一定的形状和规格,衬板的尺寸比成衣所要求的略大些,以防回缩后规格过小。熨烫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0℃~200℃之间较为安全,不易烫黄、焦化。
(七)成品检验
成品检验是产品出厂前的一次综合性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项目,外观检验内容有尺寸公差、外观疵点、缝迹牢度等。内在检测项目有面料单位面积重量、色牢度、缩水率等。
三、毛针织服装加工基础知识
毛针织服装是羊毛为原料的针织衫,其主要特点是延伸性强,弹性好。因此能紧贴人体,又不妨碍人体运动,且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保暖性,因而穿着舒适,服用性能优良。
(一)毛针织生产工艺流程
毛纱进厂→原料检验→准备工程→编结工程→成衣工程→成品检验→包装入库
毛纱原料进厂入库后,由测试化验部门及时抽取试样,对纱支的标定线密度、条干均匀度等项目进行检验,符合要求方能投产使用。
进厂的毛纱大都为绞纱形式,须经过络纱工序,使之成为适宜针织横机编结的卷装。编结后的半成品衣片经检验进入成衣工序。成衣车间按工艺要求进行机械或手工缝合,根据产品特点,成衣工序还包括拉毛、缩绒及绣花等修饰工序。最后经过检验、熨烫定型、复测整理、分等包装入库。
(二)原料检验的目的原料的线密度数偏差、条干均匀度、回潮率和色牢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对原料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可及时修订工艺,采取技术措施防止影响成品的质量。
(三)准备工序的目的和要求送到羊毛衫厂的各种毛纱,大都是绞纱形式,不能直接在针织机上进行编结加工;同时在这些纱线上还存在着各种疵点和杂质将影响编结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准备工序的目的是将绞纱绕成筒装形式,以适应编织生产中纱线退绕的需要;清除毛纱表面的疵点和杂质,对毛纱进行腊处理使之柔软光滑;根据工艺要求对毛纱作加捻、并股处理以提高毛纱牢度和增加毛织物厚度。
络纱时应尽量保持毛纱的弹性和延伸性,要求张力均匀,退绕顺利。
(四)羊毛衫编结设备、编结类型及衣片检验
编结是羊毛衫生产的主要工序,其编结机械有横机和圆机两种。由于横机相对具有较多优点,如可用增减针数的手段来编织与人体相适应的衣片,不需通过裁剪就可成衣,既节约原料又减少工序,花型变化多,翻改品种方便等,因此羊毛衫企业大都选用横机编织。但由于圆机具有速度快、产量高的特点,也越来越受到一些厂家的重视。
按羊毛衫编织类型可分为全成形和裁剪形两大类。全成形编结是采用放针和收针工艺来达到各部位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编织后不需要进行裁剪就可成衣,多用来织以动物纤维为原料的高档产品。裁剪类可分局部裁剪和整体裁剪两种方式,局部裁剪一般在挂肩和袖山头处采用台阶式拷针(去针括针)工艺,然后局部裁剪来获得所需的形状尺寸,裁剪的损耗量小,而产量可以提高,这种方法多用来编织全毛的细针距织物、提花组织等中高档产品。整体裁剪一般是指通过圆机编结成匹布后,完全通过裁剪形式来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采用这种方式,裁剪损耗大,一般在低档原料中应用。
横机上生产的衣片下机后,必须经过逐片检验符合要求才能进入成衣工序。衣片检验的内容有衣片的规格(即单片的长度、罗纹长短、夹档转数、收针次数等),单片重量及外观质量,外观质量包括漏针、花针、豁边单丝等。
检验衣片的密度、规格应待衣片充分回缩后方可进行。衣片在编结过程中,受穿线板、挂锤等的纵向拉伸,加之编结时的张力,使下机后衣片的密度、各部位尺寸与成品实际要求有较大差异,因此下机后的衣片,经过静置一定时间后,不再回缩才可反映实际密度、规格。但是这种自然回缩(松弛收缩)的办法时间较长,实际操作中往往采取各种外界加压法,如团缩、掼缩、卷缩等方法来使衣片快速回缩。
(五)成衣工序
1. 成衣工艺流程 羊毛衫采用缝合方法来连接衣衫的领、袖、前后身以及钮扣、口袋等辅助材料,有的还用湿整理方法、绣花的方法来修饰,使成衣具有一定的风格和特色。成衣的一般工艺流程为:
缝纫拼片→半成品检验→缩绒→锁眼钉扣→熨烫定型→成衣检验
2.成衣工艺要求
(1)缝迹要求:毛衫的缝迹应与衫身具有相应的拉伸性和强力,除口袋外,通常要求拉长率达到130%。缝线在原则上必须与羊毛衫原料、颜色和纱线线密度相同,粗梳产品的缝线和机缝的面线应采用精梳毛纱。平缝、包缝等的底线不可有过高的捻度,要柔软、有弹性、光滑和有足够的强力。
(2)缩绒要求:缩绒属于湿整理工艺,是利用动物纤维的缩绒特性,使纤维受到湿热浸润后,鳞片扩张柔软,在摩擦力作用下,表现起短绒,手感丰满,外观改善。缩绒应用于羊绒衫、兔毛衫、羊仔毛衫等粗梳产品,精梳产品也可以常温、短时间作净洗湿整理或轻缩绒以改善外观。
缩绒所用的助剂、温度、浴比、时间等参数须选用得当,否则,如缩绒过度,会使成批产品毡化而无法弥补。在缩绒过程中对缩绒程度须作中途检查,对比绒面标样以防缩绒过度。
(3)熨烫定型:熨烫目的是使产品定型,保持款式特点,外观平整挺括、手感舒适。熨烫时,将毛衫套上样板,以准足规格,羊毛衫定型温度一般在120℃~180℃,操作中防止“烫黄、极光”。毛衫在熨烫过程中,要进行抽风处理使其加速冷却并降低湿度。
近年来采用蒸烫机(压平机)定型的越来越多,它是由自动升降的上烫板和固定的下烫板所组成,定型时间(喷汽时间和停留时间)在4s到30s之间,其效率比手工熨烫大大提高。
(六)成品检验
成品检验是产品出厂前的一次综合检验。羊毛衫检验工作中有复测、整理、分等三个专门工序,内容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公差、外观疵点),物理指标(单件重量、针圈密度),内、外包装等。
在整理过程中,对不属于返退范围的少量疵点,如可以清除的油污渍、残留草屑、脱缝等一般可随时修复。
相关阅读
- 订单管理有高招 服装大规模定制不用愁2015.08.04
- 如何提高服装生产的快速反应能力?2014.08.04
- 我国服装生产企业的生产流程“三大步”2013.08.16
- 库存积压产生原因与盘活之四大招数2013.08.13
- 管理和激励的妙招 让投资服装品牌者越做越好2013.06.25
- 管理创新推动纺织服装企业可持续发展2013.05.15
- 服装鞋帽类企业内部管理现状2013.04.19
- 服装企业实施进销存管理软件的必要性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