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看到网上有学生穿着汉服的活动,从图片上看他们的服装有的?似汉服,有的又不象,那么真正的汉服究竟是怎样的呢? 秦朝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后,创立了各种制度,其中包括衣冠制度,对后来汉代的影响很大,汉代大体上保存了秦代的遗制。
汉服上装
汉服上装分为“衣”和“袍”,宽大衣袖的衣袍被当做礼服,在朝会、礼见时穿着。官员平时多穿“禅衣”(即单衣)。“禅衣”样式与袍服略同,只是没有衬里,所以一般不穿着在外。 战国时期出现的深衣一直流传到汉朝,深衣是把上衣和下裳连缝在一起的袍衣,衣领相交如矩,俗称“交领”。衣长至踝骨,为了不露出内衣,特意将衣襟加长,穿时由前绕到背后,用腰带固定。衣襟古称为“裾”,到了汉代,衣襟有“曲裾”和“直裾”两种。后来袍服兴起,因袍服内纳有棉絮,不便采用曲裾,所以较多采用直裾,曲裾逐渐被淘汰了。
秦汉时皆以“袍”为贵。秦始皇时,令三品以上穿着绿袍,庶人穿着白袍,袍衣都是用绢来制作。在汉代,这种袍服被当做礼服。为了考究,多在衣领、衣袖、衣襟和衣裾等部位缀上衣边,装饰日臻精美,甚至在隆重的婚嫁时刻,也穿这种服装。
汉服下装
汉代人们流行穿着裤管肥大的“大口裤”,与紧身的上衣相配搭,最初是用作打仗或长途远行穿用,到了汉末,成为民间普通男女的常服和便服。 所以说,汉服是以袍衣为主,领型为交领,穿着时把人包裹得紧紧的,体现了当时崇尚的庄重之美。那些领子开得很大甚至露出胸的上半部的服装是汉代之后,近乎唐代的服装了,不能称之为“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