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应链风险的来源和分类
1.供应链外部风险。是指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风险的可能性,通常是由短期内企业不能控制的因素造成。包括三大类:①政治风险,来源于政局稳定情况、贸易限制情形、税制影响及变动程度、汇率波动程度。②自然风险,由于自然灾害发生及偶发意外性事故。③市场风险,因市场偏好预测错误导致损失产生。
2.供应链内部风险。是指来源于供应链企业之间或企业内部的风险,包括:①道德风险:指供应链企业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败坏行为造成损失的风险。②技术风险:指供应链企业由于没有引进先进技术,或者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和可得性与预期的方案发生重大变化。③信息传递风险。由于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经营和管理的经济实体,供应链实质上是一种松散的企业联盟,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
二、供应链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企业要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客观上要求供应链企业进行合作,形成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双赢局面。因此,与供应链中的其他成员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供应链成功运作、风险防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首先供应链的成员加强信任。其次,应该加强成员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第三,建立正式的合作机制,在供应链成员间实现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
2.进行风险的日常管理。竞争中的企业时刻面临着风险,因此对于风险的管理必须持之以恒,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著名供应链管理专家李绘芳老师认为要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发出预警信号。
其中“临界值”的确定是一个难点。临界值偏离正常值太大,会使预警系统在许多危机来临之前发出预警信号;而临界值偏离正常值太小则会使预警系统发出太多的错误信号。必须根据各种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选择能使该指标错误信号比率最小的临界值。
3.加强信息共享,,建立信息技术交换平台。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会使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下降,单个企业不只要考虑自己的问题,还要更多关注企业自身所处的供应链环境,所以加强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至关重要。在vmi模式下对信息共享的程度要求尤其高。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兴起,提供有效的合理的增值服务成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竞争的核心所在,此时信息的共享程度及透明化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