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由于纺织企业经营不景气,棉价持续低迷,加工企业开工率极低;很多棉农也因为种棉不挣钱,正在弃棉种粮。
时值新棉上市,往年这个时候,田间地头都活跃着收购棉花的小商贩。然而,经济导报记者日前赴济南市济阳县新市镇和德州市夏津县等产棉区调查采访发现,由于纺织企业经营不景气,棉价持续低迷,加工企业开工率极低;很多棉农也因为种棉不挣钱,正在弃棉种粮,产棉区的棉花种植面积正逐年减少。
山东棉企开工率仅两成
对孙世忠来说,今年卖给国家收储棉的时间来得比往年都早。
26日,在济阳县新市镇,济南东旭棉业有限公司准备送储的皮棉已经打包妥当,公司总经理孙世忠告诉导报记者,“这120吨收储棉是公司今年收购的第三批收储棉,今天就要交储。”
“算上今天这批,公司今年交储国家的棉花已经有360吨了。去年11月12日才开始交储,今年提早了不少。”孙世忠表示,不仅是时间,收储情况也有差别。去年棉价前期较高,后逐渐低迷,棉农惜售,而今年从收购之初价格就低迷,棉农也就不盼着回升了。
回顾起近年来犹如过山车般的棉价,孙世忠感慨颇多:“前年的行情最好,4级棉收购价一斤7元多,去年棉价开始大跌,今年延续了去年的低迷行情,4级棉收购价低至一斤4.2元。”
据介绍,多年来,东旭棉业一直是省内多家纺织企业的供货商,前年,仅卖给魏桥的皮棉就达1000多万吨。但从去年开始,纺织企业的用棉量明显大幅减少。
“去年供给纺织企业的货仅有90多吨,今年不打算供货了,全部卖给国家收储。”在孙世忠看来,今年的市场棉价不会高于国家收储价。
卓创资讯棉花分析师孙立武对导报记者表示,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200型打包设备的棉花加工企业今年9月份就已被取消加工资质。受加工资质影响,目前,山东省棉花加工企业的开工率仅在两成左右。
趁机上马400型新设备的孙世忠有些庆幸,如果当初自己没有更换新设备,也只能像其他企业一样被淘汰出市场,“如今400型加工企业全县仅剩4家。”更让他感到庆幸的是,有国家收储的托底价格,这让企业依然有微利可赚。
由于棉价低迷,利润少,新市镇很多棉花加工厂和收购点纷纷停产甚至倒闭。
德州市棉花协会会长马俊凯对导报记者表示,德州有87家经过山东省政府认证的棉花加工型企业,具备40多万吨的收购加工能力,但目前开工率仅有1/3。“受挫于棉农惜售,企业没有原料加工,开工赔钱,不开工更赔钱。”
植棉面积大缩水
纺织企业经营不景气导致的棉价低迷行情也波及棉农,其弃棉种粮情绪浓重。
26日上午,新市镇白家村村民孙玉华正在地里给承包的4亩棉花施肥。“4亩棉花,一亩收了400多斤,一共卖了不到5000块钱。还赶不上我去年去青岛打工半年挣得多呢。”
新市镇镇长卢士升表示,目前每亩棉花只有10元钱的良种补贴,而小麦等粮食补贴每亩都在百元以上。往年农民排队卖棉的场景不再,如今,全镇的棉花种植面积不足千亩。
在夏津县等地,棉农拔掉棉秆改种小麦的情形也随处可见。
在夏津县夏津镇罗庄村,导报记者遇到了正在施肥准备改种冬小麦的棉农张龙强。“感觉种棉花实在是不赚钱,不如种小麦划算。”张龙强表示,德州棉花一年一季,而粮食可以种两季。并且,现在粮食作物耕种收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农户有空余时间可以外出务工,一年的总收益自然远大于种棉花。
棉农弃棉种粮导致很多产棉区的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以产棉大区德州为例,2008年棉花种植面积289万亩,2009年230万亩,2010年155万亩,2011年163万亩,2012年130万亩。
“明年德州的棉花种植面积会继续减少15%以上,很难再恢复到200万亩以上的水平了。”马俊凯不无担忧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