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进入抛储季提升纺织竞争力
时间:2015年05月11日来源:网上轻纺城作者:
目前国家储备棉规模在1100万吨左右,已超出了应有的正常水平。
目前国家储备棉规模在1100万吨左右,已超出了应有的正常水平。建立储备棉消化的长效机制,并在考虑产业发展的情况下选择投放方式和投放时间,涉及到产业链的多个方面,各因素需综合考虑。
为保持国民经济的中高速增长,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确定了大量的改革任务,并要求在2020年前完成。其中最大的潜力在于改革农业,促进耕地集中化经营,释放农业人口,提高城镇化率,因此大的政策路径将是国家逐步改变原有农产品价格调控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通过充分的竞争促使耕地集中生成大宗作物,促使分散农户发展各类种养业,同时需保证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稳定发展,吸纳转移的农业人口。落实到棉花行业,具体政策的出发点便是降低目标价格以及促进纺织业的健康发展。
新年度的目标价格已经出台并有所降低,在促进纺织业发展方面,关键在于国内外市场的价差水平,过高的价差损害了国内纺织业的竞争力,抑制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影响了劳动力就业水平,同时导致纺织业税收的大量减少。在目标价格政策实施以前,需通过维持较高的市场价格来保护棉农收益,这也是大量储备棉累积的原因,在目标价格政策实施之后,棉农收益已得到保障,下一步政策需向缩小甚至消除国内外价差方面倾斜,去除影响纺织业发展的外在桎梏。有效的政策手段有进一步发放进口配额和开始储备棉投放,显然选择储备棉投放一举两得更为合适。
考虑到目前储备棉的品质结构,大部分棉花只能用于低支普梳棉纱,该领域正受到进口棉纱的强烈冲击,工厂及设备处于淘汰废弃过程中,如持续时间过长,国内将在很大程度上丧失消耗储备棉的能力,甚至面临只能出口的窘境。因此通过投放储备棉缩小内外棉价差、激活国内纺织业全面发展已刻不容缓。以整个社会效益为重的情况下,最佳投放时间为,近期即开始常规投放,并在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新花集中上市期停止投放,避免双重供应引发市场资金链过度紧张,避免暴露行业系统性风险。
关于储备棉投放方式的选择,如选择固定起拍价投放难以适应市场的迅速变化,高于市场价则很难成交,无法完成目标;选择低于国内市场价高于国际市场价,则会在少量成交后,市场迅速进行调整并导致成交困难,无法完成目标;如选择等于或低于国际市场价,则会在短时间内对市场形成强烈冲击,部分企业恐难以承受。如选择浮动起拍价投放,每日或每周根据市场价位调整,易于追随市场变化形成长效机制,当计算公式比市场价格略高时,则依然难有成交,即便市场价格上涨,起拍价也会跟随上涨,无法完成目标;当计算公式比市场价格略低时则易于成交,且通过对投放数量的控制,使得不会在短时间内对市场形成强烈冲击,并由市场寻找价格平衡点。
非常规模的储备棉库存需研究非常规手段,在保护国内产业的同时尽量减少损失。可考虑在2016年初新花集中上市期过后再次启动储备棉投放,并拿出100-200万吨库存进行出口拍卖,打压境外价格,给境外种植者极度悲观的预期,全力打击世界范围内的种植积极性,实现种植面积的大幅度下滑。待种植完成后,应该处于国内外价格持平或者国内略低的情况下,此时采取国内继续投放、国外订购的策略,纺织企业受益内外价差逆转,经营效益可明显回升,极可能再现2009
年近千万吨的消费水平,国储棉实现华丽转身,通过300-400万吨的低价销售,可有效提升剩余700万吨的内在价值,大幅度加快储备棉消化速度和提高投放成交价位。在储备棉数量通过抛储缩减到一定程度后,可重新建立市场平衡,此时国储不宜经常调整规模,为保证库存结构,可每年开展小规模的轮储。
本次储备棉投放亦应优化操作流程,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首先,应鼓励流通企业的参与,通过拆捆、分销、垫资等方式促成棉花资源的更合理配置。如果流通企业能够以全国最高价竞拍成交,而且还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的话,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了流通企业参与的合理性;再者,应加强信息披露,使得整体政策可预期,便于企业规划决策,具体投放进度和批次信息可提前查询,便于企业安排采购进度;最后,应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缩短企业从成交到提货的时间周期,多采用类似电子提货单这样的信息化手段来提升行业运行效率。
为保持国民经济的中高速增长,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确定了大量的改革任务,并要求在2020年前完成。其中最大的潜力在于改革农业,促进耕地集中化经营,释放农业人口,提高城镇化率,因此大的政策路径将是国家逐步改变原有农产品价格调控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通过充分的竞争促使耕地集中生成大宗作物,促使分散农户发展各类种养业,同时需保证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稳定发展,吸纳转移的农业人口。落实到棉花行业,具体政策的出发点便是降低目标价格以及促进纺织业的健康发展。
新年度的目标价格已经出台并有所降低,在促进纺织业发展方面,关键在于国内外市场的价差水平,过高的价差损害了国内纺织业的竞争力,抑制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影响了劳动力就业水平,同时导致纺织业税收的大量减少。在目标价格政策实施以前,需通过维持较高的市场价格来保护棉农收益,这也是大量储备棉累积的原因,在目标价格政策实施之后,棉农收益已得到保障,下一步政策需向缩小甚至消除国内外价差方面倾斜,去除影响纺织业发展的外在桎梏。有效的政策手段有进一步发放进口配额和开始储备棉投放,显然选择储备棉投放一举两得更为合适。
考虑到目前储备棉的品质结构,大部分棉花只能用于低支普梳棉纱,该领域正受到进口棉纱的强烈冲击,工厂及设备处于淘汰废弃过程中,如持续时间过长,国内将在很大程度上丧失消耗储备棉的能力,甚至面临只能出口的窘境。因此通过投放储备棉缩小内外棉价差、激活国内纺织业全面发展已刻不容缓。以整个社会效益为重的情况下,最佳投放时间为,近期即开始常规投放,并在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新花集中上市期停止投放,避免双重供应引发市场资金链过度紧张,避免暴露行业系统性风险。
关于储备棉投放方式的选择,如选择固定起拍价投放难以适应市场的迅速变化,高于市场价则很难成交,无法完成目标;选择低于国内市场价高于国际市场价,则会在少量成交后,市场迅速进行调整并导致成交困难,无法完成目标;如选择等于或低于国际市场价,则会在短时间内对市场形成强烈冲击,部分企业恐难以承受。如选择浮动起拍价投放,每日或每周根据市场价位调整,易于追随市场变化形成长效机制,当计算公式比市场价格略高时,则依然难有成交,即便市场价格上涨,起拍价也会跟随上涨,无法完成目标;当计算公式比市场价格略低时则易于成交,且通过对投放数量的控制,使得不会在短时间内对市场形成强烈冲击,并由市场寻找价格平衡点。
非常规模的储备棉库存需研究非常规手段,在保护国内产业的同时尽量减少损失。可考虑在2016年初新花集中上市期过后再次启动储备棉投放,并拿出100-200万吨库存进行出口拍卖,打压境外价格,给境外种植者极度悲观的预期,全力打击世界范围内的种植积极性,实现种植面积的大幅度下滑。待种植完成后,应该处于国内外价格持平或者国内略低的情况下,此时采取国内继续投放、国外订购的策略,纺织企业受益内外价差逆转,经营效益可明显回升,极可能再现2009
年近千万吨的消费水平,国储棉实现华丽转身,通过300-400万吨的低价销售,可有效提升剩余700万吨的内在价值,大幅度加快储备棉消化速度和提高投放成交价位。在储备棉数量通过抛储缩减到一定程度后,可重新建立市场平衡,此时国储不宜经常调整规模,为保证库存结构,可每年开展小规模的轮储。
本次储备棉投放亦应优化操作流程,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首先,应鼓励流通企业的参与,通过拆捆、分销、垫资等方式促成棉花资源的更合理配置。如果流通企业能够以全国最高价竞拍成交,而且还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的话,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了流通企业参与的合理性;再者,应加强信息披露,使得整体政策可预期,便于企业规划决策,具体投放进度和批次信息可提前查询,便于企业安排采购进度;最后,应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缩短企业从成交到提货的时间周期,多采用类似电子提货单这样的信息化手段来提升行业运行效率。
标签:棉花
相关阅读
- “中国制造2025”,毛纺织行业给出“新澳”答案2022.04.29
- COTTON USA™首次线上举办CHINA COTTON DAY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及长期合作2020.11.13
- 做服装外贸一定要知道的120条服装术语2020.10.28
- 柯桥、盛泽、中大各档口全面上涨!涨价潮背后原因何在?2020.10.15
- Burberry的维多利亚时代风格软帽系列2020.04.14
- 美农业部份预测棉花消费负面影响持续2020.04.01
- ICE美棉周四跌至五个月低位报每磅59.70美分2020.03.16
- Valextra 带来 2020 春夏系列 Tric Trac 手腕包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