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重构棉纺产业贸易模式 放眼全球寻找优质棉花

时间:2015年05月26日来源:中国纺织报作者:

当前,一件服装使用印度的棉花和棉纱,由国内纺织厂织布、印花,在孟加拉国制成服装半成品,再运到海湾国家或者中东国家进行缝制,最终成品出口到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这样的“跨国模式”已经越来越成熟。

  当前,一件服装使用印度的棉花和棉纱,由国内纺织厂织布、印花,在孟加拉国制成服装半成品,再运到海湾国家或者中东国家进行缝制,最终成品出口到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这样的“跨国模式”已经越来越成熟。某种程度上,没有全球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的公司未来将被市场淘汰。在全球资源配置的大环境中。在全球资源配置的大环境中,棉纺织行业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才能尽快驱散笼罩在整个棉花和纺织产业链上空的那片乌云。

  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买卖双方很容易通过线上方式完成国际货物买卖的交易,以至于如今的广交会,“贸易成交”的意义不大了,慢慢的变成了企业形象的“展示会”和新老朋友的“聚会”。在广交会和各种类似的展会上,再用“数人头”或者注过了水的成交金额去判断行业发展趋势的方法已经过时,但通过在广交会上与众多棉纺织企业老板面对面的深入交谈,却可以真实地了解到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得到很多有用的讯息。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棉纺织行业下游订单的减少,导致上游棉花原料的“去库存化”时间比预期的长,如果此时再传来储备棉抛储的消息,那么对整个棉花和纺织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棉花加工企业的老板看看账上快到期的银行的贷款,再看看自家仓库里销售出货缓慢的棉花,不禁感叹,初夏天气炎热起来,而市场的行情怎么还是这么冷!

  化纤原料代替棉花加速

  当前,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各类纺织品中,棉花纤维的使用比例在大幅度下降。由于近年来棉花价格居高不下,而且剧烈波动,下游客户逐步采用混纺原料或者化纤原料代替棉花。在广交会上,原来传统的“用棉大户”牛仔服装,现在也广泛采用了粘胶、棉混纺纱和再生纤维混纺纱,可以说,大量使用化纤原料替代棉纤维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使用非棉纤维,可以避免棉花价格的波动而造成的订单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对于不同功能性服装的需求。

  由于纺织品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对于纺织品的功能性要求也日益复杂。这就需要生产企业不但具有订单操作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新产品开发的能力。这方面,广交会上的台湾参展商值得大陆企业学习。与几家台湾展商交谈发现,他们每年拿出企业利润的15%~20%作为新产品的研发费用,所开发的功能性纺织品广泛被运用在各类功能性服装、产业用纺织品、汽车用纺织品领域。反观大陆的大部分棉花、棉纱生产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常年处于低水平的“出卖资源和出卖体力”的层面上,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要求,没有人才和实力的公司很快就会被淘汰。

  在广交会现场,笔者试图找几家生产纯棉产品的工厂,但好不容易才在一个角落处找到一家来自湖北的生产纯棉类纱线和坯布的企业。该企业负责人陈老板介绍,企业有15万纱锭和280台丰田牌宽幅喷气织布机,最近不怎么关心国产棉花的价格,因为公司主要生产60~80支的纯棉纱和用于织造高档家用纺织品的精梳紧密纺纱,出口和内销市场都不错,由于60~80支精梳紧密纺利润好,所以企业还打算扩大生产规模,新的设备目前已经在安装调试。

  放眼全球寻找优质棉花

  有企业表示,目前最担心的事就是棉花原料的供应问题。国内棉花加工企业和棉纺织用棉企业严重脱节,国内的储备棉花品质达不到企业的用棉要求,加上政策面的偏离,造成了目前“好的棉花缺乏、差的棉花泛滥”的局面。所以有多家企业说道,目前加大对全球棉花的的采购力度,以寻找到能与高档产品相配套的优质棉花原料。

  对于目前市场上较为关注的棉花抛储问题,纺纱厂更多的是希望棉花价格相对稳定,无论是价高还是价低,只有原料价格稳定,才敢接长单、接大单。有企业老板表示,棉花价格就算再高,但是只要市场认同,企业就有生存的空间;相反,如果市场不认同,棉花价格一降再降,对企业来说也是无法接受的。目前,国内棉花价格大都在13000元/吨~14000元/吨之间,大多数企业认为还有下调的空间,因此目前企业并不敢大量补库,以免因抛储政策的出台而遭遇库存贬值。

  也有企业老板对棉花抛储说出了自己的看法,2015年的新棉花刚刚播种,此时抛储的条件并不成熟,因为目前市场上低等级棉花并没有达到“供不应求”的局面,相反还有大量的棉花没有销售出去,如果近期抛储低等级棉花,既打击了棉农,也打击了纺织厂。一旦抛储得以实施,下游客户立即要求棉纱和坯布厂进行相应的降价,因此棉纺厂根本不敢持有原料库存。

  利用电商技术增强优势

  当前,一件服装使用印度的棉花和棉纱,由国内纺织厂织布、印花,在孟加拉国制作成服装半成品,再运到海湾国家或者中东国家进行缝制,最终成品出口到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这样的“跨国模式”已经越来越成熟。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全球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的公司未来将被市场淘汰。广交会上,一家东莞的制衣厂老板表示,几年前公司就已经把工厂搬到了国外,但是由于当地的面料、辅料市场不配套,所以服装的设计、打版工作还是要在广东进行。广东有配套齐全的各类专业市场,服装设计师在广东的各个专业市场几乎可以找到任何想要的物料,最快的半天内就可以搞定,等到欧美客户确认订单后,再把物料清单交给广东采购部门进行操作。

  同样,棉纺织企业也需要全球化的资源配置,更要利用好现代化手段,不断增加自身的生存优势。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产商和采购商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完成交易。以前,客户需要某一个颜色的面料或者纱线,需要寄实物样品给生产商,生产商再打样给客户确认。但由于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国家的人员的眼睛对颜色的辨别能力不同,往往在中国工厂觉得很接近的颜色到了美国客户那里迟迟不给批复意见,于是用电脑测色、配色和颜色电子数据系统应运而生。在本届广交会的现场,一个欧洲客户需要一个墨绿色偏黄光的纱线,客户拿出便携的电子测色系统,通过网络瞬间传到欧洲总部,不到5分钟就可以拿到来自总部的批复意见。而在以前,这件事至少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通过不断国际快件往来,反复修改多次,才能得到一个肯定的色板批复意见。

  棉花产业纺织产业链上的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通过本届广交会与上下游的企业沟通,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在全球资源配置的大环境中,不断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才能尽快驱散笼罩在整个棉花和纺织产业链上空的那片乌云。

标签:棉花 电商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