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格局偏紧,国储投放“细水长流”
从2016年1月份开始,棉花工业库存数量就持续在低位,一直到4月底,工业库存数量都没有明显的增加,反映了在国储棉轮出之前棉纺织企业已经具有补充原料的需求,整个产业处于“等米下锅”的状态,因此国储棉在棉花供应方面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从前期郑棉的盘面走势也不难发现,一旦储备棉挂牌量减少,期货市场马上就有所反映,造成一种供应紧张的局面。意味着目前左右棉价的因素并不完全是由需求端引起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储棉轮出以一种细水长流式的方式进行投放,造成了有效供给的不足。
尽管市场对于增加储备棉投放数量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国家发改委及中储棉总公司一再强调保障国储棉的出库量和出库效率,但实际效果显示每日投放数量依然维持在低位,而且目前尚未有增加总投放数量的任何政策信号,预计国储棉仍将延续火爆成交状态。
内外棉价差扩大,进口棉面临价格上调
内外棉价差的存在使得纺企仍然具有较强的进口需求,但是从两个迹象可以预测未来进口棉有上涨可能,一是代表国际最低棉价的COTLOOK指数的价格已经与进口棉价格持平,也就是说国内进口棉价格在国际上已经是较低水平;二是近期美棉出口好转,支持美期棉的上涨。同时,由于进口棉差异较大:澳棉价格太高,美棉近期出现纤维短(27mm),马值低,成交不多;印度棉近期价格上涨到14000元/吨,纺织厂接受程度低;乌兹别克棉畅销,但是市场已不多,因此进口棉对国内影响短期并不大。
纺企库存仍较低,贸易商保持观望
当前棉纺织企业受限于现金流周转的制约,采用随用随买的采购策略,原料库存仅够满足20天左右的用棉需求。在国储棉于8月底投放结束,无法竞拍国储棉的条件下,只能从贸易商处采购棉花资源,届时,拥有棉花资源者在棉花定价方面更加具有主导权,供需偏紧或将进一步助推棉价走强。
从供需结构来讲,在新棉上市前,供应主要是商业库存以及即将投放的100万吨国储棉,再加上少量的进口棉花数量,若不考虑贸易商持有的棉花数量,总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40万吨的缺口,国内棉价将继续走强。中长期来看,从10月中旬开始国内新棉陆续上市,僧多粥少的局面很可能引起棉企抢收的行为,棉价将维持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