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我国丝绸如何强化国际竞争力

时间:2016年09月27日来源:中国纺织网作者:

笔者最近读到一篇分析我国丝绸发展前途方面的文章,题目是《丝绸业的“堰塞湖”危机怎么破?》。这篇文章触动了我的心,并让我产生了些许联想:我国丝绸业地位下降预示着什么?这个事件是单个事件还是系统性事件?如果是前者,我国丝绸尚可安然无恙;如果是后者,那就比较麻烦。
 

  笔者最近读到一篇分析我国丝绸发展前途方面的文章,题目是《丝绸业的“堰塞湖”危机怎么破?》。这篇文章触动了我的心,并让我产生了些许联想:我国丝绸业地位下降预示着什么?这个事件是单个事件还是系统性事件?如果是前者,我国丝绸尚可安然无恙;如果是后者,那就比较麻烦。

  作者在那篇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了一个现实而尖锐的问题——我国丝绸会受“迁徙规律”的约束吗?曾经丝绸业发达的欧洲与日本无不受到这一规律的约束。“迁徙规律”是指丝绸产业终将由高成本国家或地区往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

  笔者认为,“迁徙规律”是否成立取决于我国在原料生产环节是否还能够保持绝对的竞争力,且这个竞争力更大地受制于环境、气候与技术。这点非常关键,因为蚕茧原料在整个丝绸行业的地位之高源于它的高价值性、非替代性和高物流成本性等。

  有专家将北纬30度~35度范围划定为适宜栽桑养蚕的区域,广西恰好处在这一区域。这也许是至今我国丝绸地位仍未被撼动的真正原因。

  但是,近几年印度、中亚和部分东南亚国家蚕茧产量增幅开始扩大,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专家之所以选定北纬30度~35度范围,是因为在这一区域以外进行栽桑养蚕很难有好的效果,这是由蚕茧饲养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世界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21世纪的今天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所以今天,我们须随时保持高度警惕。据悉,日本专家至今也未放弃在印度实施桑蚕宏伟计划的愿望。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丝绸产业地位下降?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竞争力下降。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加上我国丝绸产品在创新等方面没有跟上,多年还是老品种,竞争力下降是自然的。

  第二,眼光由海外转移到国内。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于出口市场一下子变得萧条,更多的丝绸生产厂将希望转回了国内。国内消费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忽视传统的海外市场是一大失误。

  第三,印度丝绸业竞争力的提高。其竞争力的提高源于几方面:一是进口生丝关税下调;二是人民币汇率上升;三是印度丝绸业海外市场渠道稳固。据悉,印度丝绸的直接消费者多为印裔海外人。

  第四,意大利仍然保持着对高端丝绸的垄断。意大利一直引领着世界丝绸的时尚,加上其技术、设备先进,创新能力又强,所以真正能够形成对意大利丝绸业竞争的还是少之又少。

  第五,我国生丝质量趋于下降。近年来,由于鲜茧丝的兴起,绸缎生产厂并没有很快适应这一巨大的市场变化,以至于影响到了我国丝绸的产品质量。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如何确保我国丝绸地位?

  一是须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定位。首先,传统丝绸产品和传统的出口市场不能丢;其次,反对将丝绸行业定位于奢侈品行业。笔者赞同作者的观点。创新不是对过去的否定。丝绸传统消费主要集中在服饰领域,开辟新的领域不等于舍弃老领域。出口市场是多年来我国丝绸的主打市场。出口市场给予我国丝绸业的压力我们要冷静地分析。如果是成本因素一方面我们得想办法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在创新上也得下功夫,因为消化成本的最好办法还是得依赖于创新。

  二是行业须进行供给侧改革。尤其是缫丝行业,产能出现严重过剩,缫丝行业有1/3的企业常年在亏损。如果不去产能,后果会非常严重。

  的确如此,如果缫丝产能还是保持着严重过剩状态,势必在行业上游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一旦这个“堰塞湖”决堤,整个丝绸行业就会非常危险。

  产能过剩对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原料短缺与过剩时期,它会放大短缺与过剩,从而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得市场更加不稳定。所以产能过剩是导致行业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

  但是,依靠传统的行政手段去产能已不现实,只能让市场起主导作用,要相信市场的力量。

  降低原料环节的成本仍是我国丝绸业的当务之急。只有原料成本降下来了,丝绸与其他纤维的比价关系才能回到正常水平,丝绸消费才能跟上发展步伐。此外,应关注桑蚕的集约化。

  侯凡春(作者系商品交易平台独立研究人)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