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18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教授姚穆,中国工程院院士、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蒋士成等组成的院士专家团来到晋江,深入百宏、凤竹、华宇等企业进行考察,与企业面对面,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并对企业提出的各项技术问题给予指导建议。
产能过剩问题显现
今年来,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仍旧复杂,市场需求趋缓,再加上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和能源成本上涨、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的凸现,使得不少纺织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本土纺织企业纷纷通过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确保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被削弱,然而,这些企业在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一些瓶颈,院士专家们的到来,给企业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取经”机会。
“用涂料染色的过程中,遇到的色牢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废水活用,要如何才能把成本降到最低?”“废丝再利用的关键技术点在哪方面?”……针对企业的困惑,院士专家们给出了一些新思路的指导,并提出了专业性的建议。
考察中,蒋士成院士指出,最近十几年,中国的纺织化纤行业发展非常快,作为一个纺织化纤大国,中国的纺织化纤产量已经占有世界上百分之六七十的份额,福建更是成为全国纺织化纤比较集中的集聚区。然而,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在最近几年产生了同质化严重、过度竞争、产能过剩等问题。“虽然我们有规模优势,但关键还是要靠科技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来保持产品优势和价格优势。”蒋院士表示。
走差异化与环保之路
在考察结束后的总结座谈会上,蒋士成院士对本土纺织化纤企业的发展状态作出如下总结:总体来说,本地纺织化纤企业的发展是比较健康的,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也有中小企业的集群,但不足的是在科技创新上的突破还不够。
“在产品的开发上,建议企业尽可能地从高性能、新功能、特种结构和用途等方面去研发,开拓自己的差异化产品,同时不可忽略发展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姚穆院士指出。
可喜的是,为期两天的考察中,院士专家们也看到了本土纺织化纤企业的努力。
据介绍,华宇织造通过两年时间的研发磨合,其打造的特色涤纶单丝已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品供不应求,走出了差异化产品突围之路。尤其是竹炭涤纶单丝,其产品主要加入了竹炭纤维,使得最终的单丝产品具有竹炭的高吸附力、吸湿干燥、消臭抗菌等性能。而且,由于原材料竹炭纤维本身就是黑色,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需要再染色,而且更加绿色环保。
新产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原材料方面,“一般的单丝产品都是化纤类单丝,很少加入其他纤维。而我们正在研发的特色单丝产品就是在原材料方面做文章,不管是超仿棉涤纶单丝还是防污涤纶单丝,都加入一些天然纤维,使其具备特殊的功能性。”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目前市场对经编间隔织物的需求量大,而涤纶单丝是经编间隔织物生产必不可少的原料。”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化纤产能过剩更多的是体现在纺织用方面,而经编间隔织物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行业涵盖了制鞋、箱包、汽车、家居、医疗等。
据了解,该公司目前生产的单丝品种可分为竹炭单丝、功能性单丝、锦纶单丝三大类别。
“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就在环保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到2015年实现废水活用率平均达到40%问题基本不大,但我们现在要进一步研究的是,如何最低成本地将废水活用。”凤竹纺织总工程师常向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