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棉纱线或将退出中国市场

时间:2014年06月11日来源:中国棉花网作者:

据统计,2014年4月份印度棉棉纱出口量仅9万吨左右,同比下滑近25%,明显低于2013年月均出口量12万吨,但与之相对应的是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据统计,2014年4月份印度棉棉纱出口量仅9万吨左右,同比下滑近25%,明显低于2013年月均出口量12万吨,但与之相对应的是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击败其竞争对手如意大利、德国和孟加拉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且据美国有关部门统计,4月份美国从印度进口服装6.13亿美元,同比增长4.14%,占总份额的7.61%,约为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金额的22.6%。2014年1-4月,美国从印度累计进口纺织服装23.47亿美元,同比增长5.96%,占美国进口总额的7.13%,为同期美国进口中国纺织品服装总额的20.4%,虽然占比并不高,但印度是除越南(同比增幅15.5%)外增幅最大的国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些印度纱厂、出口厂认为自2月份以来来自中国买家、客户的棉纱、棉布订单有明显下滑,特别是对C32S及以下高支棉纱的依赖度下降,转而对越南、乌兹别克斯坦、泰国、印尼等地棉纱的采购上升,但由于印度企业及时调整出口方向(2012、2013年印度出口棉纱约50%左右进入中国市场),加大对欧美、非洲及其它东南亚、日韩等市场的开拓,对中国买家的依赖度大幅下降。据统计,2013/14印度财年(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印度登记出口棉纱量141.45万吨,同比增长32.53%,而同期中国进口外纱总量虽达到212.72万吨,但其中印度纱进口量仅64.3万吨,占进口量总量的30.2%,而且这种下滑趋势在2014年1-4月份更趋明显,印度进口纱的占比分别为33.61%、34.68%、28.19%、25.95%。笔者认为2014、2015年度中国进口印度、巴基斯坦棉纱比例继续下滑是大概率事件,导致印度棉纱或加快退出中国市场的步伐,原因如下:

  一、中国织布厂、进口商的选择空间大增。2012年及以前,中国进口棉纱的产地仅集中在巴基斯坦、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规格也仅C7S-C32S,40S及以上普梳、精梳纱的进口量非常少,但随着中国棉花等原料价格同世界市场“脱轨”,纺纱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对棉纱进口的大门“敞开”,不仅印度、巴基斯坦等纱厂、出口商看到了争抢中国市场份额的机会,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土耳其、墨西哥甚至美国、阿根廷等等国家也开始向中国市场大肆推销棉纱,而且由于寄售制的广泛存在以及中国布厂、服装厂订单转向“小而杂、下单紧、交货期短”,单次采购棉纱的数量大幅降低,印度大型纱厂、布厂的竞争力下滑。

  二、印度棉纱在价格、品质、交货等诸方面的优势正逐渐被削弱。由于印度、巴基斯坦等纺纱企业配棉的主要原料是印度S-6、J34等,且100%是皮辊棉,虽然棉花长度、强力等指标得到了保证,但手摘棉三丝问题突出,另外短绒含量明显高于中亚棉、非洲棉、美棉、澳棉等,在纺C32S及以上棉纱的品质上已逐渐被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越南等纱厂迎头赶上或超越,美国棉纱、土耳其、巴西等产地的同支数棉纱在强力、CV值、棉结等指标方面甚至强于印度棉纱,更主要的是印度纱大多无法保证“包漂白、包染色、包上机”,而中亚、美国及其它南美、台湾甚至部分东南亚纱厂产品敢接“包染色、包漂白”的订单。另外,印度棉由于近几个月出口快速上升,在中国市场甚至超过美棉,因此棉花CIF报价甚至高于西非棉,贴近美棉,而且报价大多不随ICE盘面的波动而调整,棉纱出口CIF报价竞争力也不断下滑。

  三、印度纱厂也正在加快产业化升级,产品向高支、紧密纺、涡流纺及差别化纤维方向发展,低端纱、低支纱市场逐渐让给其它东南亚、孟加拉国及非洲国家。一些青岛、张家港及浙江宁波、杭州等地进口商表示,自2012年以来明显感觉在印度纱厂、出口商C32S及以上支数的棉纱线的报价比例增长,精梳32S、精梳40S、精梳50S甚至精梳60S的棉纱已经成了“大路货”,5万锭以上纱厂的产品结构已同我国中型棉纺厂的产品基本一致,纱厂的利润得到进一步提升,而成本可控性较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纺企气流纺的设备比例较低,OE7S-OE21S的供货量比较少,主要是考虑欧洲、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对环锭纺、紧密纺等产品的需求较大,虽然印度棉纱的出口量下滑,但利润和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金额却持续增长。

  四、印度纱厂的合同信誉有待提高,大量印度、巴基斯坦等出口商的介入虽然使买家支付信用证银行的选择放宽,但买卖双方直接沟通减少,出现质量问题不仅索赔困难,最终大多不了了之。相对于进口棉花已经形成非常完善的商检、验货、索赔、仲裁制度不同,棉纱因生产、检验、交货等环节比较复杂,而且对于织布厂、印染厂、服装厂而言对纱线支数、强力、三丝、后整理等各指标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一旦纱线某一个指标出现质量问题,几乎整批纱、整柜、整个合同都面临做废、索赔的情况。少数大的印度、巴基斯坦棉纱出口商提出部分损失前提垫付制度,而且由出口商协调纱厂进行赔付,但大部分出口商一旦出现品质问题,则只允诺买家协调纱厂尽早进行检验、赔付,买家的风险较大。另外,对于部分中国布厂、进口商而言,印度一些纱厂因棉花价格上涨,因棉纱线CIF报价上涨以及因国内需求旺盛而不给买家装船、发货的现象也时常存在,甚至个别纱厂明确提出提高价格重签合同,否则合同自动撤消,有的则希望由买家适当给予差补,有的要减少合同供货量或由卖家给买家适当资金补偿取消合同,而中国进口商大多已经根据装运期提前同布厂、下游需求方签订销售合同,一旦涨价,不仅计划中的利润被吞没还可能产生部分亏损。

  一些外商、机构认为,随印度、巴基斯坦等纱厂产品向中国大中型棉纺厂靠拢,双方产品的竞争力都在下降,中国布厂、服装厂减少印巴棉纱用量的趋势已经形成,印度出口商、贸易商将转向白坯布、高支高密坯布以及面料、服装等,下游产品将加快进入中国市场,抢占中国布厂、印染厂和服装厂份额。2014年2月份以来,山东、江浙、广东等地海关进口棉布、面料、服装的数量不断增长,中国整个棉纺织产业链面临的压力正快速向终端传导。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