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崇明土布,曾是必备嫁妆
崇明土布拥有600多年历史,享有“衣被天下”的美称。崇明人家将纯天然的棉花变成棉花条,再经植物染色等70多道琐碎的工艺才能制成,织一匹布,基本要耗费1个月到7个月的时间。最有意义的是,崇明土布曾是当地人必备的嫁妆。再穷的人家,女儿在出嫁前,也会由母亲亲手织上几匹土布。这些嫁妆,织进了母亲对女儿的爱,崇明土布以蓝色为主,花样考究,条纹的、细方格的,还有带秤花花纹的称心布、白底红字的喜字布、最具传统意义的芦扉花布等。
可惜,懂得崇明土布纺织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如今,岛上只有少数老人将纺织土布作为一项爱好,年轻人的嫁妆中已难见崇明土布。
一匹人工上万,用一段少一段
好在,还有热爱崇明土布文化的居民。在崇明县新河镇的木棉花开手工社里,志愿者们对土布文化如数家珍,最大的看点是用崇明土布制作的服饰、包袋、玩偶、茶席、杯垫等各色手工艺品。手工社创始人宋荣耀告诉记者,这些作品全部为手工定制,原材料是从崇明人家逐一收罗过来的,最短的有三四十年历史,长的可能有六七十年历史。
“虽然现在也有人会织土布,但像当初那样母亲在如豆的油灯下纺棉花、染色、织布的场景再也回不来了,所以这些‘压箱底’的土布别有意义,我们希望尽可能地把它们收集起来,用在有价值的地方。”宋荣耀说。手工社最初收集的崇明土布是她母亲的嫁妆,她又自己出资收购了不少,如今有了更多志愿者的支持,手工社储物间里的崇明土布已经有了几千匹。
崇明土布“用一段少一段”,如何用好?宋荣耀的想法是要把土布做成“奢侈品”。不是说土布制品的售价有多高,而是每一次裁剪、每一个设计,都要细细考量。“以前织一匹土布基本要耗费的时间,用现在的人工成本每月2000元计算,一匹土布仅人工费就要2000元到1万多元,这么贵的土布,怎么能不小心使用?”
土布走向市场,造福岛上女性
正因为此,使用崇明土布生产的作品没有走淘宝、微店等网络渠道,而是完全靠口碑传播。一条裙子、一个挎包,甚至一个杯垫,都是手工社成员悉心制作的结果。手工社接到的“大订单”也才一两百件,而对于上千件的订单,成员们选择了婉拒。“有的大订单使用的土布数量很多,但设计比较简单,难以体现土布的韵味。”
当“压箱底”的崇明土布通过定制的方式走向市场时,这一文化遗产还从另一个途径帮助了岛上的女性。社里的部分成员是当地的残疾人士或单亲妈妈,她们通过学习崇明土布知识和定制工艺,提高了工作技能,也获得了资金补贴。在她们看来,掌握的土布定制技能让她们更坚强独立地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