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把握当前棉花产业的复杂形势,积极维护我省棉农的根本利益,维持棉花主产区农村的稳定,为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和制定我省涉棉政策做好参谋,湖北省棉花协会联合长江期货公司组成专项调研小组赴仙桃、潜江、公安、襄阳等地,深入走访棉农、植棉大户、棉花专业合作社及棉花加工企业和多家纺织企业,就棉花种植面积、种植收益、加工、纺织等棉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仙桃、潜江、公安、襄阳四个地市植棉面积比去年分别减少54%、41%、22%、66%,实际植棉面积分别为仙桃10.32万亩、潜江17.8万亩、公安30万亩以内和襄阳10万亩,平均减幅为45.7%。据中国棉花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我省植棉面积比去年下降近5成,另外协会与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刘处长联系后得知我省去年种植面积为517万亩,今年5月份各地市上报数据为432万亩,但他们实际调查数据为300-400万亩,比去年减少40%左右。现将调研内容具体汇报如下:
一、植棉面积明显减少,各地情况有所差异
从调研的4个地区来看,今年湖北棉花种植面积减少非常明显,但不同的地方有所差异。
所调研区域中,仙桃地区种植面积降幅最为明显,今年植棉面积仅为7-8万亩,而去年同期为22万亩,以前最高年度曾达到30万亩的水平。当地杨林尾镇六合村往年植棉面积较大,近两年却明显减少,去年种植面积就已经缩减到700亩(大亩,1000平方米),今年进一步缩小到70亩,其中还有一部分属于边角地。也就是说,农民基本上不用正规的田地种植棉花了。不种棉花以后,农民选择了种玉米和大豆,或旱地改水地种植水稻。但今年种植玉米的收益也非常差,1元钱可以在当地买3个玉米棒子。大豆产量也不好,收益同样不佳。当地村民预计,如果新年度籽棉收购价依然维持在2.8元/斤左右,明年基本上都不会再种棉花了;如果能够达到3元/斤以上,农民植棉还有一定的积极性,可以维持现状。此外,村民反映,目前其他的农作物补助已经到位,而棉花补助还没有发放到手中,影响比较不好。
在潜江地区,调研组找到了目前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家棉花仓库物流中心向其负责人了解情况。他们反映,今年潜江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在17.8万亩左右,去年为30万亩,同比下降达到41%。按照目前的长势,估计潜江地区的棉花产量折皮棉不到2万斤。因为潜江地区的龙虾产业做得很好,很多农民把棉田进行改造,改养龙虾,配合其他农作物,效果不错。总体来看,潜江地区的种棉积极性不高。
公安县的棉协领导向调研组介绍了公安的棉花种植情况。通过他们的统计,公安县今年的植棉面积在30万亩以内,2014年为38万亩,2013年为45万亩,与其他地区相比,减少幅度最小,仅为22%。但也有的地方减少相对较多。例如协会所在的班竹当镇,正常情况下有8万亩,去年已经减少到6万亩,今年则已经剩下不到2-3万亩,折皮棉8000吨左右。当地领导还指出,由于公安县的地理问题,种植其他农作物效果都不理想,认为未来还是有一部分农民会改种回棉花。
据襄阳棉协领导简单介绍,今年襄阳地区种植面积同比下降50%左右。襄阳的宜城一直是襄阳的主要种植地,今年种植面积明显减少,具体数据虽尚未统计,但调研组接触到了一个种植面积明显减少的典型案例。当地龙王镇在2013年有2万亩的种植面积,2014年下降到2500亩,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1800亩。参加座谈的有两个当地的种棉大户,其中一位种植面积在400亩,采取棉花和西瓜套种的技术。他介绍去年种植棉花亏损达20万元以上,但是种植西瓜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今年他没有再种棉花。他希望棉花价格能够按照市场定价,如果能够亏损3年,他有信心通过2年就赚回来。
从棉花的种植成本计算,种子大概需要50-70元,农药化肥需要500-700元,农机费用120元,其他费用50元,合计需要800元左右。拾花的人工费用为每斤籽棉8毛钱。产量为每亩700-1000斤籽棉。各地反映,由于棉花种植收益下降,目前农民在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的投入减少,以前用好用足肥料,目前使用肥料的质和量都有所下降,降低了物化成本。同时,由于化肥农药的价格下降,也降低了种植成本。总体算来,目前植棉成本每亩下降了100元左右。
二、棉花产业链各方诉求强烈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近年由于棉花市场萎靡,产业链各个环节都不好过,都有比较多的诉求。
对农民来说,目前种植棉花收益相较以往低了很多,人工费又贵,花的精力也太多,又没有拿到补贴,种棉花很不划算。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种什么都不赚钱,但是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比较省事,所以他们会选择改种。或者可以种一些其他的作物,如公安的葡萄,潜江进行水稻种植并套养龙虾。对一些不方便进行改种的地方,他们也只有接着种棉花,但是会减少投入,主要是不让地荒着。针对轧花厂和纺织企业提出的把棉花分好坏卖的提议,他们的说法比较直接,给个好价钱就就可以做到。
对轧花厂而言,他们面临的困难更加严峻。首先是内地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棉花资源锐减,以前的大批轧花厂将面临无棉花可收、无米下炊的境地。他们要么关门,要么去新疆租厂。可去年不少轧花厂入市收购棉花已造成大幅亏损,经营面临巨大风险。他们希望国家能够扶持一下内地的轧花厂,首先是在信贷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其次是想方设法提高国内棉花的需求,刺激消费,振兴内地传统棉花产业。
纺织厂目前是整个产业链效益最好的环节。在经过近3年的全行业亏损后,一些竞争力低下的企业已经被淘汰,剩下的企业都有一技之长,而且内外棉价差缩小到了2000以内,所以他们的竞争力得到提高,大部分活下来的企业都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正利润。但是他们也有很多困难,被反映最多的就是银行的不作为,在贷款方面存在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成本和抽贷的行为,严重违背中央的政策精神,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其次,企业也呼吁政府在大力扶持新疆地区纺织企业的同时,也适当考虑对内地纺织企业进行一定的帮扶,希望政府能够对纺织企业进行税务上的减免。最后,纺织厂对目前的棉花市场也提出了自己的需求。他们反映,棉花质量是他们最关注的。三年收储政策的引导,使得棉花质量下降明显,亟需改善。同时,他们希望多发放进口配额。最后,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降低抛储价格,2012年度棉花的定价就比较高,超出市场价格;对抛储棉进行二次公检,降低企业在质量、亏重等方面的损失;建议不要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由交易双方进行协商,减少国家参与等等。
三、改变种植模式势在必行、政策制定需兼顾各方利益
从调研的情况看,改变种植模式势在必行、政策制定需兼顾各方利益。
首先,中国的棉花种植模式改变势在必行,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是必由之路。目前我国的棉花需求已经从量的不足转化为质的不足,只有通过规模化、机械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采用最先进的种植模式,才有出路。从全球农作物的历史数据来看,在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农作物的长期价格实际上是一个下跌趋势。也就意味着种植业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于质量的提高和单产的增加,并不依靠价格,人为的抬高价格并不符合经济规律。
其次,棉花市场涉及到诸多的产业政策。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各方面利益。一个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不能健康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倾听各方面的呼声。同时,我们也不能仅仅只关注新疆地区,广大的内地棉纺织行业也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也肩负着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需要兼顾。